寻找生命的诺亚方舟——张洁创作心理流变简论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ui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洁是一位具有童心情结的作家,她童真、执拗,以其不懈的努力成为我国当代文坛上的一棵常青树,年届七旬,仍笔耕不辍。在她潜心创作《无字》期间,研究领域对张洁的关注不够,尤其对其整体创作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以张洁生命内在的特质为贯穿基点,试图对张洁现有作品做一整体创作心理流程的分析、梳理以及归纳总结。我们发现张洁作品呈现出的一颗寻找生命依托的心灵:从最初寄托于理想的人性、社会到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爱情之轻到回归母爱,再到寄托文字的全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阅尽人间无数悲喜的张洁终于找到永远承载她生命的方舟,现在的张洁活得洒脱,活得淡然,像一个孩子不断在文学的殿堂里寻宝。 全文包括引言、正文(五章)、结语三部分。 第一章童心情结是贯穿张洁创作的生命主线,也是她创作的驱动力,即解释张洁为什么总在不断地寻找灵魂的栖息地。本章从她内心有一种等待的信念、她的“二元化”小说安排以及因为童心的制约造成的文风彻底改变来分别阐述。 第二章本章分析了张洁对人性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过程。共分两节,第一节展现普通人的美好人性,表现了张洁对人性的理想化色彩:第二节揭示知识分子的丑陋人性,这一节可看作张洁由理想回归现实的一种表达。她把知识分子中内在“丑”的一面暴露出来,表达了对于人性的失望与无奈。无论前期的诗意赞美还是后期的刻薄乖戾,都缘于她内心对真善美执著的追求。 第三章爱情是张洁寄寓一生的方舟,希望最大,失望也最大。本章是全文的重点,以张洁爱情观作为视角,论述了张洁由理想之爱的热烈期盼到对爱情完全幻灭的心理过程,以及透过她的理想之爱,分析张洁爱情观的特质和她不能释怀的情结。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建构理想的爱情王国──张洁爱情观之体现,是对张洁爱情观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展示。第二节魂牵梦绕的“无穷思爱”──张洁爱情观之透视,是进一步探视张洁的爱情观以及揭示她的爱情观的特质。第三节化不开的情结──张洁爱情观之破译,是对张洁爱情观特质做出的一个解释。第四章母亲的故世造成了张洁风格又一次的重要转变,这说明母亲对于张洁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张洁对人性以及爱情失望后自然回归到母亲。回归母亲是张洁人生际遇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生命本体的回归使然。 第五章母亲去世后张洁没有了承载生命的依托,写下了许多长歌当哭的文字来凭吊母亲,沉寂了12年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未了的心愿。《无字》之后的张洁超脱了自己,繁花散尽后回归于另一个自我,竭尽把自己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写作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方舟。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和线性思维的代表,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它体现在各种艺术门类之中.该文试图从美学和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对照花园庄东地甲骨文图版,对其词类系统进行了仔细清理和研究。 花东甲骨已经形成较完备的词类系统。名、动、形、代和数量词组成了实词部分。名词作
学位
沈从文长达二十多年的小说创作生涯,贯穿着中国现代历史几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中包括了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从1949年开始,沈从文放下笔,几乎不再进行任何小说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