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统的除草方式往往没有兼顾除草质量和生态保护。因此,本文从生物学角度提出了一种损伤后施用除草剂的除草方法,并研制了一种智能行内除草机器人来评估作业性能。对照组的实验表明,损伤施药除草机器人在除草率方面明显优于纯机械除草,其更大的贡献在于减少机械除草作业的次数、降低能耗、减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化学除草相比,除草机器人依然实现了良好的除草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避免了作物损害、杂草抗性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2075092);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LBH-Q19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除草方式往往没有兼顾除草质量和生态保护。因此,本文从生物学角度提出了一种损伤后施用除草剂的除草方法,并研制了一种智能行内除草机器人来评估作业性能。对照组的实验表明,损伤施药除草机器人在除草率方面明显优于纯机械除草,其更大的贡献在于减少机械除草作业的次数、降低能耗、减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化学除草相比,除草机器人依然实现了良好的除草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避免了作物损害、杂草抗性和环境污染。在碳排放方面,损伤施药除草机器人的最佳碳排放比为9.456(碳输入为980.986 kg ha-1)。在最终测试区,机器人以1.8km/h的速度行驶,以60FPS的速度运行。实现了90.03%的除草率和1.95%的作物损伤率。同时,在这种模式下,仅使用了均匀施药所需除草剂的15.28%。这说明损伤施药除草机器人的环保特性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在工程实践的探索中表现良好。本文在分析现有行内除草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外传统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损伤施药的作业模式,结合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目标检测技术,最终研制了一种智能行内除草机器人。本研究进行了前期的理论分析与验证,通过设计三维样机、对关键部件仿真分析、搭建模型并优化、设计并进行室内外试验等方法,不断优化了除草机器人的作业性能。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智能行内除草机器人工作原理与实体设计损伤施药除草机器人主要包括了机器人移动平台和智能行内除草单元。智能行内除草单元采用了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作为检测系统的核心,面对杂草进行有针对性作业。此外,该除草单元融合了机械除草与化学除草技术,各部件经过分析后均满足作业需求。末端执行器可以实现立体空间下的避苗过程,降低对作物的损伤。(2)智能行内除草机器人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在实际农田环境下进行了调研,测定了玉米秧苗的形态尺寸及其种植参数,测定结果用来指导智能除草机器人的关键部件设计,包括机架、传动机构、末端执行器和喷头装置等。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机架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得到最大形变位移值为2.0077mm,最大的应力值为10.387MPa,分析结果满足作业需求。传动机构控制末端执行器完成三维空间的旋转运动,控制系统进一步控制喷头配合末端执行器完成除草作业。使用EDEM软件对末端执行器进行了仿真分析,探究了末端执行器的作业性能。(3)创建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检测模型创建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模型需要进行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工作是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对象为田间多个生长周期下的杂草和玉米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处理、特征增强和类别标记等操作,最终形成一个含有8000张图像及其对应标签的优质数据集。第二部分工作是确定检测系统核心,最终使用YOLOv5网络作为目标,使用制作完成的数据集喂入模型进行训练,设定迭代学习次数为300,最终得到准确率为98.34%,召回率为92.19%,m
[email protected]为97.83%的权重模型,模型性能表现出色。(4)除草策略制定与控制系统搭建针对田间复杂的杂草分布,我们制订了详细的控制层策略,提高作业精度,降低作物损伤。针对视觉系统检测到的信息我们进行了进一步处理和提取,主要包括了旋转的持续时间以及启动的滞后时间等。只有通过除草策略的判定以及对提取到信息的进一步处理,控制系统才可以进行针对性的除草作业。为了降低冲击与振动,在控制模型内添加了简化的S型加减速算法,通过对运动模型的仿真验证了运动的平稳性和流畅性。(5)智能行内除草机器人试验分析通过室内和室外试验对除草机器人的作业性能进行了验证。在室内试验中,分析了末端执行器测试试验的结果,优化了各项参数。在传送带实验中,在0.8m/s的前进速度下,取得了最佳的除草率93.26%。在田间试验中,视觉系统的试验表现良好,取得了96.89%的玉米检出率,94.21%的杂草检出率。在除草机器人的作业性能试验中,在十四天后取得了90.03%的除草率和1.95%的作物损伤率。此外,在这种模式下,仅使用了均匀施药所需除草剂的15.28%。在碳排放评估中,该模式实现了9.456的最佳碳排放比,其中碳输入为980.986kg ha-1。各项试验结果表明了损伤施药除草机器人取得了良好的作业性能,同时对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胡萝卜作为我国主要根茎类蔬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与产量与日俱增。由于天气、土壤环境及农艺等因素,胡萝卜会出现青根、分叉、开裂等缺陷,缺陷胡萝卜果实过多导致胡萝卜果实储存困难、变质腐烂及售卖情况不佳等情况发生。胡萝卜缺陷分选作为胡萝卜联合收获作业与果实售卖中间的关键环节,其分选情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胡萝卜经济效益,因此,在满足胡萝卜联合收获作业过程的同时,实现胡萝卜表面缺陷在线检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生产制造大国,生产制造行业越来越多元化,随之而来的行业内部竞争形激烈,形势不容乐观,急需寻求解决之道,生产效率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科学正确的车间布局规划,能够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产能,进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车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HG公司注塑车间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了该注塑车间的生产特点、现有布局方案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SLP方法和遗传算法对车间布局进
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改善植物根系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但东北垄作区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残茬易导致深松铲和后续机具堵塞,增加机具阻力等问题,因此研究深松过程中秸秆的运动(秸秆在运动时为空间位移加自身旋转的复杂三维运动),并进行深松铲设计,增加秸秆清离垄台的距离,有效降低深松能耗及铲与后续机具堵塞几率。本文综合运用离散元仿真、理论分析、田间试
本文针对目前沼液膜浓缩处理出现的膜前预处理效果差、膜浓缩工艺和原料浓不匹配且效率低、膜污染严重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重点研究了不同孔径陶瓷膜和工艺参数对沼液预处理效果及助滤剂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运行压力和浓缩倍数对纳滤膜处理沼液的影响,并分析利用陶瓷膜-纳滤膜耦合共处理沼液的浓缩效果及其运行成本。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所示:(1)本研究利用陶瓷膜过滤装置,采用两种孔径大小的陶瓷膜对沼液进行预
玉米机械化收获是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之一,玉米籽粒收获机在玉米机械化收获中应用较为广泛,清选装置是玉米籽粒收获机的关键组成,清选装置的作业性能对玉米籽粒收获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风筛式清选装置由于其作业性能稳定、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玉米籽粒收获中。近年来由于玉米单产提高以及收获机作业速度增加,导致玉米籽粒收获机喂入量增大,在清选中会出现振动筛前部玉米脱出物堆积现象,影响清选装置的作业性能
蓝莓作为一种代表性的特色浆果,含有丰富营养物质,但含水率通常超过80%(w.b.),不易储藏和保鲜。微波干燥有加热速度快、可控性强等优点,适合浆果物料干燥,但微波干燥不均匀现象,严重影响能量利用和干燥品质。因此,针对微波干燥不均匀性问题开展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建立均匀性评价算法,定量表征微波干燥均匀性,并分析蓝莓果浆微波干燥均匀性变化规律。微波干燥蓝莓果浆过程中依次出现缓慢升温
随着我国农牧业快速发展,农牧业废弃物日益受到重视,不正当处理会对环境与生态造成很大影响,而好氧堆肥可以实现农牧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因此设计一种性能良好的反应器堆肥装置对农牧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意义重大。针对传统好氧堆肥通风过程热损失大、与堆体微生物需氧不匹配等问题,本研究设计一种根据堆体内部氧气消耗情况进行曝气的好氧堆肥装置,使堆肥微生物获得最佳的氧气供应,提高好氧堆肥生化
杂草作为农业田间管理的重要作业对象,在作物生长的早期阶段危害较大。传统的除草剂广域喷洒,存在除草剂药害、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等诸多问题。目前特定地点田间管理SSWM发展迅速,可实现精准杂草灭除,然现有大部分该技术仍不能根据杂草表型信息进行除草剂量化施用,存在优化空间。根据植物生理学原理,对于不同生命阶段的杂草的由于其生理结构不同,耐药性随植株长大而不断增强。杂草的地上鲜重作为描述杂草生长状态的重要指
论文针对微藻采收成本高,采收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微藻采收率,采用人工模拟微藻培养跑道池,对絮凝法与气浮法两种微藻采收方法进行采收工艺优化与机理研究,为课题组设计的机械气浮采收装置及其他采收装置的系统优化提供理论基础。首先以硫酸铁、硫酸铝、氢氧化钙和壳聚糖为絮凝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探究不同絮凝剂浓度、培养液p H值、絮凝时间对絮凝采收率的影响。利用二次正交中心组合试验,响应曲面分析,探究了3种影响因子
近年来,化石燃料燃烧导致温室效应、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等问题日渐凸显,生物质的高值化转化利用被认为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关键替代品。生物质的热化学转化是实现生物质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热解得到固态生物炭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生物炭经掺杂和活化后一般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较高的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含氧官能团等特点,表现出良好的生物亲和性和吸附性能等。而且秸秆生物质原料在我国每年产量巨大,采用合理的方式实现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