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国家环保局表示2010年中国将集中力量综合整治重金属污染问题。本研究以寻求廉价而有效的吸附剂为首要目的,以解决当前重金属废水治理方法中,能耗大,二次污染严重及成本高的问题。农林废弃物是农、林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具有价格低、产量大、可再生、再生周期短、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但其利用量不足农林废弃物总量的50%,将农林废弃物用于处理工业废水,不仅能够降低废水污染,而且还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做到以废治废,显著降低废水处理成本。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选材试验:从八种农林废弃物材料选出对Cr(Ⅵ)及总Cr去除效率高、有机物渗出量少(TOC)的吸附剂,并分析吸附剂的物化性质。
(2)研究优选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Cr(Ⅵ)的吸附及解吸特性,分别考查吸附剂粒径、溶液pH值、温度、Cr(Ⅵ)溶液初始浓度及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吸附剂与Cr(Ⅵ)结合的机理。
(3)研究优选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Cu2+、Zn2+、Pb2+的吸附及解吸特性,分别考查溶液pH值、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研究不同pH值溶液对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剂的解吸效果。
(4)以实际电镀废水为吸附对象,检验优选吸附剂对实际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
通过上述试验数据的归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选材试验结果表明:从八种农林废弃物中筛选出来的吸附剂为松果,松果粉末在反应条件(Cr(Ⅵ)初始浓度50mg/L、pH=2.0、温度30℃、吸附剂浓度2g/L、反应时间4h)下Cr(Ⅵ)的去除率为100%、总Cr去除率77.29%、有机物渗出量为26.01mg/L。
(2)Cr(Ⅵ)吸附试验表明:松果粉末对Cr(Ⅵ)有非常好的吸附效果,在温度30℃、投加量3g/L、粒径120目、Cr(Ⅵ)浓度约50mg/L条件下,当pH值≤2时,只需约15min Cr(Ⅵ)去除率达到100%,pH=3时,反应2h去除率达80.6%。在试验条件下,吸附剂粒径越小、温度越高、pH值越低、投加量越大、Cr(Ⅵ)初始浓度越低越有利于Cr(Ⅵ)的去除。分别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发现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解吸试验表明松果粉末与铬的结合非常牢固,只有当pH≥11,Cr(Ⅵ)才出现少量解吸。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与Cr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氨基、羟基、羧基和硫酸基。
(3)Cu2+、Zn2+、pb2+的吸附试验表明:pH值为5.5~5,Cu2+、Pb2+、Zn2+初始浓度约为25mg/L,时,吸附剂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1.5和3g/L。用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数据,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R2均大于0.998。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得出松果对Cu2+、Pb2+、Zn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10、31.65和9.6 mg/g。强酸是一种理想的Cu2+和Zn2+解吸剂。
(4)通过对实际电镀废水的吸附实验表明:松果是一种良好的吸附材料,首先在条件pH=1.48、温度25℃、吸附剂投加量3g/L下吸附4h,Cr(Ⅵ)的去除率为100%;然后调节pH值至5.0、投加量5g/L、吸附时间1h,重金属离子浓度均达到污水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