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癌根治术的短期及远期疗效研究1目的以多孔腹腔镜手术(Multi-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MLS)作为对照,分析单孔腹腔镜(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癌根治术的短期安全性、有效性、潜在优势及远期预后情况,评估单孔腹腔镜技术在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2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由同一主刀医生所带领的结直肠外科团队所进行的410例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癌根治术的病历资料,其中SILS组83例,MLS组327例。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既往腹部手术史、合并疾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分级及术后病理分期,以1:1的比例将行两组患者进行匹配。统计两组在术中及围手术期、病理学结果、远期预后等方面的相关指标,比较并分析两组差异情况。3结果经PSM后,SILS组与MLS组在各基线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方面,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手术转换、术后饮食恢复过程、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LS组的手术时间(114.55±35.00min)较MLS组(106.22±39.24min)更长(p=0.018),切口长度(4.27±1.41cm)较MLS组(6.83±1.79cm)更小(p<0.001),术后当日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93±1.18)较MLS组(4.42±1.30)更低(p=0.008)。MLS组有一例因肠系膜下动脉处出血在术后第二天再次手术,两组均无术后30天内再入院或死亡病例。在病理学各指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LS组与MLS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5.1和29.1个月(p=0.086)。两组各有3例患者(3.6%)在随访期间出现复发,SILS组与MLS组的3年无疾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92.0%和93.1%(p=0.781),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1.1%和95.6%(p=0.5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切口疝。4结论尽管本研究中SILS组的手术时间较长,但与MLS组相比具有相同的短期及远期疗效,且手术切口更小,术后当日VAS疼痛评分更低,因此单孔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有效、具有一定减轻术后疼痛、美容效果好的优势,有应用推广价值。第二部分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研究1目的研究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LC),为外科医师学习并开展这项技术提供一定参考。2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9月由同一主刀医生所连续完成的83例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采用累积求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mation,CUSUM)以及滑动平均法分析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癌根治术的LC,并根据LC将学习过程分阶段进一步比较。3结果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癌根治术的LC可分为初学阶段(第I阶段,1~11例)、平台阶段(第II阶段,12~53例)及熟练阶段(第III阶段,54~83例)。3个阶段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阶段在手术时间(p=0.021)、术后恢复半流质时间(p=0.011)及术后拔除腹部引流管时间(p<0.001)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第III阶段的时间均为最短。3个阶段在出血量、手术转换、术后并发症及病理学结果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结论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癌根治术的LC可分为3个阶段,约在第11例之后进入学习平台期,渡过LC大约需要5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