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人民日报》爱国卫生运动报道研究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y3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初期,在美帝国主义发动细菌战和国内严重的卫生问题双重压力下,我国于1952年正式开始爱国卫生运动。在此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各大报纸关注度随着运动的发展也不断提高。作为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报纸在其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报纸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信息来源,其宣传力量为爱国卫生运动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本文以《人民日报》(1952-1959)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报道为切入点,试图探讨一个核心问题:《人民日报》是如何建构爱国卫生运动的?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级媒体无疑完成了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定调定性过程。它所报道的内容,正是对当时社会与爱国卫生运动的综合反映。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结合社会背景、时代变迁等因素,试图勾勒出从1952年-1959年报纸对爱国卫生运动报道的演变轨迹,确定1952年-1959年爱国卫生运动的总体轮廓。在确定爱国卫生运动的总体轮廓后,借助社会动员理论,进一步分析媒体在我国社会动员和卫生观念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未来大众媒体进行健康传播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传播建议。本研究将《人民日报》在1952年-1959年间对爱国卫生运动的报道分为:1952年-1953年为起源阶段;1954年-1957年为过渡阶段;1958年-1959为兴盛阶段。本文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在进行爱国卫生运动报道的起源阶段以抵抗“细菌战”为报道中心,以战胜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为目标;随着“细菌战”的粉碎,《人民日报》爱国卫生运动报道进入过渡阶段,其主要表现为报道内容逐渐单一,报道中心分散,报道版面后移;从1958年开始,爱国卫生运动迎来了发展阶段,以“除四害”为报道中心。《人民日报》爱国卫生运动报道主要采用设置议程和通俗化的方法动员群众,推广运动。通过分析发现,《人民日报》爱国卫生运动报道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集中体现在社会动员和观念建构两方面。首先,报道在建构卫生观念中包含两大作用:第一,重构了民众的卫生概念;第二,解放了民众的封建思想。在社会动员过程中有两大效果:第一,重塑了社会风气;第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情绪,促使爱国行为的产生。基于此,本文总结出了对当今大众媒体有效健康传播和社会动员的相关策略和建议,希望为当今健康传播和社会动员的发展助力。
其他文献
椎管内术后镇痛分为硬膜外术后镇痛以及蛛网膜下腔术后镇痛。由于蛛网膜下腔术后镇痛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较少应用于临床,患者自控硬膜外术后镇痛在临床应用广泛。阿片受体激动剂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需要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心理健
<正>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方略的系统的和全面的阐述,是党的十九大习近平同志工作报告的理论精粹和核心内容,是新时代以习近平
传感元件与复合材料的一体化是智能结构研究的最终目标之一。设计一种具有自诊断功能的标准化、模块化光纤智能夹层系统,正是实现这种一体化最有潜力的技术途径。采用聚酰亚
目的建立具有体内外相关性的双氯芬酸钾(DP)缓释片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转篮法测定DP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考察转速、pH和缓冲液的浓度对释放度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正>2013年10月16日至18日在天津举行的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第25届世界大会,以"国际开放、灵活、远程学习的新战略"为主题。此次大会中的平行会议涉及七个方面主
人民物质生活的日益提升和完善,使得其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市民阶层开始要求话语权,因此,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相结合势在必行,由此民生新闻就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在435~505℃下对H18态AA2024铝合金板料进行同步冷却热成形,并在150~230℃下时效处理4~12h,研究了时效后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同步冷却热成形+时效后,试验合金中
大学语文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公共课。本文在对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语文新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准确定位,重新认识课程性质;充实、更
采用盆栽试验 ,模拟干旱胁迫、铜污染 (三级农田 )及不同施肥状况 ,测定了小麦苗期的生物量及叶片中的 SOD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 ,水分、铜污染和施肥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