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赖以生存的资源,土地的生产性和面积有限性使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加具体化,为了缓解土地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土地规划便由此产生,以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来满足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规划涉及经济、技术、行政等多个学科领域,这就要求在制定土地规划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团体的利益,达到利益均衡化。本文在阐述国内外土地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公众参与土地规划制度、规划编制和实施现状,找出目前我国土地规划公众参与存在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途径不足、公众参与不平衡等问题,探究其原因是政府观念存在偏差、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土地规划师角色错位以及制度供给不足,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架构了下一轮规划修编公众参与在制度、形式和实施的评价体系方面的模型设计,提出了营造公众参与氛围、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体系和提供公众参与基本条件的建议。旨在通过多角度构建公众参与制度的实践探索,逐步寻找符合我国国情、传统文化以及性质有效的公众参与模式与方式,从而达成以公众参与制度构建为核心,面向公众需求,辅助政府决策的新型土地规划实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