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源肠球菌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临床分离的4株鸭源肠球菌(郑1株、郑2株、郑3株、北京株)和1株粪肠球菌(参考株)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将各菌株鉴定到种;人工感染雏鸭及小白鼠,比较各菌株的致病力强弱,探讨肠球菌的致病特点和致病机制;提取各菌株的细胞壁蛋白,制备抗原、抗体,并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技术比较各菌株细胞壁蛋白的异同。借以对分离菌株进行更细致的表型分析,探讨肠球菌的胞壁蛋白的差异性与其致病力强弱之间是否存在着关联,从而为该病的致病机制和免疫机制的更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对4株鸭源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和1株粪肠球菌参考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将这4株临床分离菌株准确鉴定到种,为以后的致病性试验和不同菌株细胞壁蛋白的比较分析奠定基础。结果5个被检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球形、革兰氏阳性染色和链状排列方式,以及能在10℃、45℃和6.5% NaCl肉汤等条件下生长的特性均符合肠球菌属的特征,各菌株生化反应特性与粪肠球菌特性基本一致,因此将这5个菌株均鉴定为粪肠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它们均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而对四环素耐药。 2.复制雏鸭感染肠球菌病理模型,观察各组鸭感染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计算各组感染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细菌分离率;同时测定各菌株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观察感染小鼠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旨在比较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强弱,找出高致病力菌株,揭示肠球菌的致病特点和致病机制。结果显示5个菌株对雏鸭和小白鼠均有致病性,且以北京株致病力最强,其感染雏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细菌分离率均明显高于另外4株;北京组感染鸭早于其它组出现临床症状且症状最明显,病理变化也较其它组严重;北京株对小白鼠的LD50明显低于其它4株,对感染小鼠的病理损伤也较其它组严重。感染鸭主要剖检变化为心包积液,心外膜和气囊表面附着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肝脏肿大、淤血、出血和坏死,以及脾脏肿大等;镜下主要发现病鸭心肌出血,肝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脾脏淋巴细胞减少等等。 3.将各菌株的18h THB培养物离心,沉淀用溶菌酶处理后经超声波粉碎菌体细胞,再将裂解物离心,取沉淀得细胞壁制备物。该细胞壁制备物再经70%饱和硫酸铵纯化即得细胞壁蛋白。采用SDS-PAGE技术分离各菌株的细胞壁蛋白,比较各菌株蛋白图谱的异同。采用半干转印系统将SDS-PAGE分离的各抗原蛋白带转印到PVDF膜上,与常规方法免疫家兔制备的抗北京株胞壁蛋白的抗血清进行Western-blot分析,检测各抗原蛋白的免疫学活性。结果各菌株的细胞壁蛋白经SDS-PAGE在分子量33kD~132kD之间均显示十多条蛋白带;而用抗北京株胞壁蛋白血清作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是现今教育发展中不可不提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学生所需要具备的有助于终身发展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精神品格,强调学生的个人素养、社会责任和道德品
初中数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数学知识开始变得复杂,形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可以带给学生
现阶段,在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对于初中生物学教学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计算
在社会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逐渐开始融入信息技术,小数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与方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
众所周知,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能够左右人们的行为.好的习惯能够促进人的发展,而不好的习惯则会阻碍人的发展.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显
试验一:烟曲霉毒素B1对鸡肝脏细胞的毒性作用  本试验旨在研究FB1对鸡肝脏细胞的毒性作用。将体外培养的鸡肝脏细胞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2-6组为 FB1组,分别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