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时代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研究——以青海大通县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hahawoti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拥有众多民族,是一个大型的民族集合体,少数民族的分布较为广泛。而少数民族多集中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为落后的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到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成为了现阶段区域发展过程中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在如今生态文明的时代响应中,生态旅游的发展好坏似乎关系到民族地区的未来情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好的导向性作用。民族地区作为落后区域可以以此为依托,在一定条件下寻找可持续发展观实现的最佳道路。  本文从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的客观前提和脆弱的环境生态出发。主要对如何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优势,发挥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大化为目标,阐述相应的理论认识。并且结合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充分运用到探寻道路中,对民族地区开展生态旅游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目标选择民族众多的青海省,首先在相应层面中阐述了大通县现阶段的旅游发展状况,尤其是对县域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化推敲。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影响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因素,以大通县祁家寺风情园为例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并结合调查问卷以及游客满意度方面调查的形式对其生态旅游发展进行分析评价。  对于调查问卷获取的第一数据,主要从游客特征的描述性分析以及游客满意度评价分析两个层面入手。利用所获取资料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影响祁家寺风情园生态旅游的发展因素较多,从旅游整体方向上来看,景区交通通达度、景区服务质量、景区医疗应急措施水平、景区生态价值、景观多样性、旅游资源利用强度、经营者生态意识、民族名称知名度、民族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奇异度等方面有着较高因素的影响。通过与游客之后的满意度得分情况进行比对,在为今后开发祁家寺生态园旅游构建的模式以及整个大通县县域生态旅游发展中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强调资源的持续利用与景观维护。生态环境是地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关键因素,一个地区开展生态旅游能够吸引游客的最主要因素往往就是其对环境方面的考虑。游客往往会因为生态环境的优劣而选择旅游目的地,二是要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建立健全的旅游管理体系,创新旅游管理机制,对于相应的旅游设施进行进一步提高完善,这些也是整个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三是增强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地方文化特色、环境及资源的优势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内容进而提出了后期需要注意到的相应发展对策。  结论探讨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今后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系,强化政府主导,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开展区域间的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的力度以及援助工作的进一步实施等方面的详细内容,为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给出了相应的途径与方法。
其他文献
土壤是不均一变化的连续体,它受自然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与时间)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因此,不同地区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土壤特性,即使在同一地块不同位置的土壤
瘟疫灾害是因急性传染病的流行而造成的大规模的人类死亡的自然灾害。瘟疫灾害古已有之,清时期陕西省瘟疫灾害作为历史时期瘟疫灾害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时空
临汾盆地是山西地堑系南段的一个断陷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的东部和南部边缘,是我国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之一。对临汾盆地的地貌演化过程进行研究,有助于从青藏高原的外缘
随着健康旅游理念的兴起,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模式正蓬勃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现阶段,全国各地争相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但是并非所有地区都具备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条件,为了避免无序开发,对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价就变得尤为重要。对一个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潜力进行评价,有助于正确认识区域发展条件,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医药健康旅游战略规划决策。本文首先梳理了健康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旅游发展潜力
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有的教育专家不提倡进行专门的语法教学,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环境中提高语言运用技巧。但是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仍然认为语法教学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法的正确理解可以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贯彻好语法的教学,既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我们教师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要运用各种方法,多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当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理念已经转向宜居城市,注重城市的人文气息,强调宜居性。面对国内的快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