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中医传统病因结合现代疾病模型的方法,建立与临床证候相近的细菌性肺炎痰热证模型,并从方证对应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 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84只,雌雄各半,2月龄,200±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热证组、肺炎组、肺炎痰热证组(简称模型组)、方证对应治疗组(简称方证对应组)、方证非对应治疗组(简称方证非对应组),每组14只。采用气管插管法制作细菌性肺炎模型,在细菌性肺炎模型基础上给予热环境风热刺激建立细菌性肺炎痰热证模型。方证对应组第7d开始给予清金化痰汤合桑白皮汤水煎剂灌胃,每鼠5.607g·kg-1·d-1,每日一次,连续5d;方证非对应组第7d开始给予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水煎剂灌胃,每鼠6.345g·kg-1·d-1,每日一次,连续5d;热证组、肺炎组第7天开始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连续5d;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心率、体温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大鼠血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及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ICAM-1等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 1.同一组别不同时间点体温比较:正常组大鼠第1天、第9天、第11天体温之间无明显差异;热证组第9天、第11天体温较第1天明显升高(P<0.01),第11天体温较第9天升高(P<0.05);肺炎组第9天较第1天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第11天体温较第1天、第9天均明显升高(P<0.05,P<0.01);模型组第9天、第11天体温较第1天明显升高(P<0.01),第11天体温较第9天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方证对应组第9天、第11天体温较第1天升高(P<0.05,P<0.01),第11天较第9天明显降低(P<0.05);方证非对应组第9天、第11天体温较第1天明显升高(P<0.05,P<0.01),第11天较第9天升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第9天各组间体温相比:热证组大鼠体温较正常组升高(P<0.01);肺炎组较正常组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较肺炎组升高明显(P<0.01);方证对应组、方证非对应组较模型组均下降(P<0.05)。第11天各组间体温相比:热证组、肺炎组大鼠体温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模型组较热证组、肺炎组均升高明显(P<0.05,P<0.01);方证对应组、方证非对应组较模型组均下降,方证对应组下降更明显(P<0.01)。 2.与正常组比较,热证组、肺炎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计数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WBC计数较热证组升高(P<0.05),较肺炎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WBC计数相比,方证对应组降低(P<0.05),方证非对应组有降低趋势,但无明显差异(P>0.05)。 3.与正常组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PMN)百分比相比,热证组、肺炎组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PMN百分比较热证组、肺炎组升高(P<0.05);与模型组PMN百分比相比,方证对应组明显降低(P<0.01),方证非对应组有降低趋势,但无明显差异(P>0.05)。 4.热证组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水平较正常组升高,肺炎组FT3、FT4水平均较正常组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血中FT3、FT4水平较肺炎组升高明显(P<0.05);与模型组血中FT3、FT4水平相比,方证对应组明显下降(P<0.05),方证非对应组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差异(P>0.05)。 5.热证组、肺炎组大鼠血中肾上腺素(epinephrin,E)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E较热证组、肺炎组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E含量相比,方证非对应组降低(P<0.05),方证对应组下降更明显(P<0.01)。 6.热证组、肺炎组大鼠血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NE含量较热证组、肺炎组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NE含量相比,方证对应组明显下降(P<0.01),方证非对应组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 7.热证组、肺炎组大鼠血中皮质醇(cortisol,COR)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COR含量均较热证组、肺炎组升高(P<0.05);与模型组COR含量相比,方证对应组明显下降(P<0.01),方证非对应组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 8.热证组、肺炎组大鼠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TNF-α、IL-6、ICAM-1表达均较热证组、肺炎组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TNF-α、IL-6、ICAM-1表达相比,方证对应组均明显下降(P<0.01),方证非对应组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 9.与正常组相比,热证组、肺炎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P<0.01);模型组较热证组肺组织病理损伤加重(P<0.05),较肺炎组损伤明显,但无明显差异(P>0.05);方证对应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P<0.05),方证非对应组较模型组减轻,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采用细菌性肺炎结合热环境风热刺激的方法建立细菌性肺炎痰热证模型,大鼠出现精神烦躁、躁动不安、嘶叫明显、饮水增多、小便黄赤、大便干、皮毛无光泽、体温升高等征象,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ICAM-1升高。 2.经方证对应药物治疗后,大鼠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ICAM-1有所恢复且有显著差异,而方证非对应治疗后效果不全面。从药物干预角度证实,细菌性肺炎痰热证模型是可行的。 3.基于细菌性肺炎模型结合热环境风热刺激建立细菌性肺炎痰热证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