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是世界上湿陷性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湿陷性黄土强度低、稳定性差,为了消除减弱湿陷性黄土给道路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通常在路面基层中加入二灰(石灰-粉煤灰)等稳定材料来改善基层的力学性能。二灰稳定黄土强度高、稳定性好,被广泛应用于三、四级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中,但其力学性能的系统化研究开展较少。为此,本文通过无侧限压缩试验、间接抗拉强度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以及扫描电镜试验研究石灰粉煤灰稳定黄土基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湿陷性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湿陷性黄土强度低、稳定性差,为了消除减弱湿陷性黄土给道路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通常在路面基层中加入二灰(石灰-粉煤灰)等稳定材料来改善基层的力学性能。二灰稳定黄土强度高、稳定性好,被广泛应用于三、四级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中,但其力学性能的系统化研究开展较少。为此,本文通过无侧限压缩试验、间接抗拉强度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以及扫描电镜试验研究石灰粉煤灰稳定黄土基层的力学性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通过无侧限压缩试验(UCT)探究二灰稳定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CS)与养生时间t、粉煤灰掺量F、孔隙率η、粉煤灰掺量与石灰掺量之比(F L)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二灰掺量的增加,二灰稳定黄土的UCS逐步增大;养生时间的增长导致稳定黄土的UCS逐渐增大,养生初期(3天、5天、7天)UCS的增长不明显,随着龄期(28天、90天)的增加稳定黄土的UCS明显增大;在二灰掺量一定的情况下,二灰稳定黄土的UCS随F L的增大而增大;二灰稳定黄土的η增大导致稳定黄土的UCS减小。通过回归拟合UCS数据,建立了二灰体积含量ηL、孔隙率η、养生时间t与二灰稳定黄土UCS的函数关系,所得拟合的公式相关性较好,可为三、四级公路路面基层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通过间接抗拉强度试验(STT)探讨二灰稳定黄土的间接抗拉强度(STS)与养生时间t、粉煤灰掺量F、孔隙率η、粉煤灰掺量与石灰掺量之比(F L)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灰掺量的增加导致二灰稳定黄土的STS增加;随着养生时间的增长,二灰稳定黄土的STS逐渐增大,短龄期(3天、5天、7天)STS增长缓慢,经过28天、90天的养护,STS增长显著加快;在二灰掺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F L的增大,二灰稳定黄土的STS随之增大;二灰稳定黄土的STS随η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回归拟合STS数据,建立了二灰体积含量ηL、孔隙率η、养生时间t与二灰稳定黄土STS的函数关系,所得拟合公式相关性较高,可为三、四级公路路面基层的施工实践提供参考。通过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冻融循环次数和冻融循环作用下的二灰掺量对二灰稳定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UCS)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次数的递增导致二灰稳定黄土的UCS和质量均不同程度的减小;经过相同的冻融循环次数后,二灰稳定黄土的UCS和质量的减小幅度随二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表明在黄土中添加石灰粉煤灰不仅能改善黄土的抗冻性能,而且随着二灰掺量的增加黄土的抗冻性能逐步增强,可为三、四级公路路面基层的防冻实践提供参考。通过SEM试验以及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研究养护龄期28天的二灰稳定黄土未冻融与冻融后土体微观结构的变化,从微观角度探讨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二灰稳定黄土强度的劣化原因。结果表明:随着二灰掺量的增加,二灰稳定黄土结构内部孔隙减少变小,大固体颗粒增多;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二灰稳定黄土结构内部孔隙增多变大,大的固体颗粒破坏分解成小颗粒;经过相同的冻融循环次数后,二灰掺量的增加导致稳定黄土结构内部固体颗粒破碎变形和孔隙变大增多的趋势减缓,表明二灰稳定黄土在多次冻融循环后土体强度降低是由结构内部孔隙增多变大,骨架结构破坏断裂,大固体颗粒破坏分解成小颗粒造成的,从微观角度解释了二灰稳定黄土经过冻融循环后强度降低的原因。
其他文献
在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也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分析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以及应用型本科美术教育的内涵,提出应用型本科美术教育混合式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ADS-B),是通过一个专用的无线数据链持续广播民航飞机的当前位置、高度、航速等状态信息的空情监视技术,在民航领域广泛普及。ADS-B民航飞机空情监视系统能够连续、实时接收ADS-B数据链下行的广播报文信息,通过分析系统功能需求,在实现接收系统硬件和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并进行系统硬件测试与软件联机测试。
自复位变摩擦耗能支撑(SCVFB)不仅具有摩擦耗能功能,而且可以减小结构震后残余变形,降低结构修复成本,其在工程运用中将会非常广泛。目前最主要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是弹性反应谱设计方法,若想得到结构的弹塑性响应,需要对弹性反应谱进行折减,但是通过这种折减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误差较大。因此,本文将基于自复位变摩擦耗能支撑,通过计算得到适用于这种支撑设计的弹塑性反应谱,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SCVF
桥梁作为交通事业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广泛应用于服务人们出行的道路建设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桥梁结构在服役期的老化或损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随着工程师对于结构安全认知的提高,桥梁结构的损伤识别已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近些年来,通过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众多学者不断开发新型智能算法,并应用于各个行业。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前人对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
传统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地震作用下,通过将塑性变形集中在耗能梁段上,达到保护框架其他部分的目的,但在地震过后,由于耗能梁段吸收了大量的地震能量,产生严重的非弹性变形,使其在后续地震来临时不能很好的耗散能量,故急需一种可更换结构体系,可替换耗能梁段应运而生。带可替换耗能梁段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具备和传统偏心支撑钢框架相同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的前提下,还能在震后对损坏的耗能梁段进行更换,快速恢复偏心支撑钢框架体
中国西部蕴含丰富的盐湖资源,盐湖致使该地区土壤环境中富含大量的侵蚀离子,例如Cl-、SO42-、Mg2+、CO32-等,西部盐湖地区气候环境较为恶劣,温差大、光照强、风力大,普通混凝土结构在这种环境下会迅速受到侵蚀破坏,致使建筑结构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抗盐卤性能良好的氯氧镁水泥(MOC)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备氯氧镁水泥混凝土(MOCC)在盐湖地区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MOC
在国家出台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双碳”目标等政策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装配式建造方式是建筑行业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变的必由之路,装配式建筑发展和创新是建筑行业的重大课题。目前,影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推广的主要问题是装配式框架构件的连接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大、易出现质量问题。所以本文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连接可靠、易于装配的型钢混合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是从钢管混凝土构件发展而来的新型组合构件,因其优秀的抗弯性能以及自重轻、延性好、承载力高的特点,在超高层建筑、大跨桥梁、海上石油平台和风力发电塔等结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前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类构件在研究主要集中于圆形截面的轴压、弯曲、扭转等静力性能,对于剪切荷载作用下受力机理的研究尚不充足,且由于方套圆截面优异的施工性能和良好的受力性能,所以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在剪切荷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公布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学科同仁而言,学习领悟迫在眉睫。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我认为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若有不妥之处,望不吝赐教。
沥青路面在长期重载或低温作用下极易发生开裂,裂缝会大大降低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并对基层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沥青路面的抗开裂在路面设计、建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沥青路面开裂问题,本文采用离散元PFC软件通过Matlab软件结合蒙特卡洛算法编制程序建立具有真实形貌的骨料,并推导了离散元模型中各粒径范围下粗骨料的数量计算关系,利用缩放法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的二维、三维离散元模型;采用动态剪切流变(DSR)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