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断扩张的城市对热岛效应的影响不断加剧,也对环境变化、城市气候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由于不同功能城市的规划布局有所不同,反映的热环境效应也不同,本文将针对区域不同功能型城市的热岛效应进行年度和季节的对比。年度分析以LandsatTM为基础数据源,采用ARTIS算法反演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三个不同类型城市1995(1989)、2010年的地表温度,为保证可比性、基于稳健统计的方法提取研究区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地表温度区间的划分;季节分析以MODIS的地表温度产品为数据源,选取1、4、7、11月的哈大齐月地表温度产品,建立热岛强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哈大齐四季温度变化和空间变化。针对TM影像某一天反演的温度是否具有代表性问题,将采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对TM影像反演的结果进行检验。同时文章采用MODIS土地利用类型产品。结果表明TM LST与MODIS LST结果相比,温差小于3k,可以利用TM数据分析微观热场、MODIS数据分析宏观热场。TM影像9月22日的数据与MODIS影像9月数据对比,其温差也在3K之内,可以利用某一天的TM数据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空间格局分析得出:哈尔滨高温区主要分布于工业区、商业繁华区、人口高密度区,大学城建造和开发区建设,两个时期哈尔滨热岛效应面积比例分别为28.4%、45.2%;齐齐哈尔高温区主要位于工业区、商业繁华区、机场、南苑和北苑开发区,热岛效应面积比例分别为36.3%、46.8%。大庆高温区主要位于建成区、裸地、盐碱地。低温区均位于植被覆盖区域和水体。热岛强度模型适于评价区域不同功能型城市的热岛效应强度。通过热岛强度模型得出:哈尔滨在一四、七月热岛效应最强;大庆在四月热岛效应最强;齐齐哈尔在七月热岛效应最强。影响热环境的因素有:建成区集聚程度,2010年哈尔滨建成区破碎化,齐齐哈尔略显集聚,大庆建成区分散,与热岛效应分布一致。下垫面类型的影响,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温度较高,耕地、草地、林地能有效缓解热环境。城市扩张的影响,主要分为内部填充和外部扩张,15年来城市内部填充式发展,三个城市中心温度都有所提升,但哈尔滨、齐齐哈尔热岛现象加强,而大庆市建成区本身就分散,填充式发展对其热环境影响并不大。从城市外部看,哈尔滨城市扩张最为显著,并伴随着热岛面积增大;齐齐哈尔城市扩张也与其热岛面积增加相符;大庆基本没有向外部扩张,只是内部部分填充,热环境没有明显变化。人为热的影响,一是人口增加,15年间哈大齐分别增加了460.42万人、179.77万人、430.49万人,二是生活能源增加,煤气家庭用量、公共汽电车车辆、出租车辆在15年间均呈增长趋势,且都增加大约3倍,生活用电总量增加了大约15倍。各种能源的消耗量增大,产生的热量和污染也不断增多,这些都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气候因素的影响,哈尔滨、齐齐哈尔夏季日照时数最多,大庆春季日照时数最多。热环境季节分析哈尔滨、齐齐哈尔也是在夏季热岛效应最为显著。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平均风速分别为2.1m/s、2.2m/s、2.6m/s,哈尔滨地面平均风速并不大,是齐齐哈尔热岛效应比哈尔滨弱的原因之一。大庆虽然风速也不大,热岛效应还比较弱主要是建成区分散,可见热岛效应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不是单独某一原因就可以影响的。本文分析了不同功能城市的热环境成因。大庆建成区分散,是热岛效应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哈尔滨、齐齐哈尔应借鉴大庆城市规划布局及其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