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教育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而兴起和发展的。论文分析了我国环境教育与社会发展、教学改革需求之间的矛盾:对江苏省近70所中学的环境教育状况以及中学化学教师的环境教育理念作了调查,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国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要求,并试图结合国外的优秀环境教育理念对我国的环境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在理论研究部分梳理了国际环境教育的沿革,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及目前环境教育的新进展;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的环境教育形式——将环境作为教育的情境(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n Integrating Context for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简称EIC模式),介绍了其组成要素、教学网络、教育功效以及评价体系;分析EIC教育思想在美国化学教材《社会中的化学》(ChemCom)以及英国化学教材《索尔特高级化学》(Salters Advanced Chemistry)中的具体体现;思考目前EIC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评价的质疑,并对其在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EIC教育模式的可行性作了预测。 课题在实证研究方面,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设了一门面对初三学生的环境教育选修课,尝试以EIC模式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采用专题学习与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内容分为全球及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能源、绿色生活六大专题。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进行了开放性评价,学生自由表达了对环境的关注。 二是选取高一的两个平行班作对照,在化学课程教学中进行EIC实验研究,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另—个班则在必修课中选取其中的一章内容,通过学生在环境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环境情境以及教学过程并加以实施,试图从两个班的比较中得出EIC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功效,包括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社会责任感、标准化测试成绩等方面的变化。 研究表明实证工作的预期目标基本达到。通过对EIC教学的实践过程以及学生取得成果的分析,EIC模式在初中环境教育选修课以及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具有可行性,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由于实践时间的限制以及缺少定量的评价,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