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经济一日千里,2010年起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无论是Interbrand品牌价值排行榜还是TheWorld Brand Lab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中国品牌的身影都寥若晨星。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企业一直以来占据着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处于微笑曲线的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和营销。故而,制造大国却不是品牌大国。因此本研究聚焦在制造业的品牌竞争力,旨在通过构建制造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品牌竞争力优劣势,在企业日常运营中不断改善,实现转型升级的飞跃。首先梳理本文的研究思路,确定“概念解构-系统建模-实际应用”的研究框架。其次,依据此框架依次进行品牌竞争力相关概念的解构和界定;探索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形成根源;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设计的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萃取以往研究之精华,从卓越绩效模式的角度切入,提出一个侧重于过程指标、融合分析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为一体的评价模型。最后,以S县的452家规模以上企业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应用,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帮助企业确定自身品牌位置,了解企业优劣势,找到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方法和路径,同时也有助于政府更有针对性的制定区域品牌提升策略。全文重点论述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评价要素的确定、评价指标的筛选、指标权重集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选取和计算模型的设定等。本研究在确定了品牌竞争力概念内涵后,采取文献研究分析的方式确定品牌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并结合卓越绩效模式特征建立新评估模型,在这个基础上以哲学思想为指导,采用田志友等提出的四指标体系设计方法论进行指标设计和筛选,最后根据本研究的现实意义确定一种绝对状态和相对状态相结合的计算模型,由此构成了最终的具有科学逻辑的评价系统。这既是本研究的核心也是本研究的难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