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视角下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一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梁启超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曾经喊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警世豪言;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时把青年人比作七八点钟的太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肩负着国家未来的使命,因此,抓好青少年教育是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根基所在,而发达的教育则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
  中国政府历来都很重视教育的发展,将教育事业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并以改革为动力不断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回溯我国教育发展的进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由逐步恢复到基本完善,直到20世纪末期,中国教育步入了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改革关键期。今天,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义务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享有接受教育权利的教育制度,因此,义务教育的发展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政府也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并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有学上、能上学,国家不仅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还从法律上予以保证。从1986年出台的《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免除学费”到2001年规定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再到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免除学杂费”,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不仅使义务教育在2008年秋季开学时进入全面免费时代,而且促使教育事业不断迈向前进。
  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重大转变,即由受教育者机会和权利平等转向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的平等。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利于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战略中明确将“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内容列入其中。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使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宽广,经济发展是典型的“二元经济”模式,加上现行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存在的不足,致使经济基础较弱的地区在义务教育经费上仍然较为缺乏,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依旧面临很多挑战。教育的不公平会引起很多潜在的社会不公平,因此,促进教育公平是消除贫富差距,进而实现社会公平的利器。同时,经验表明,教育分化将引起公民对社会的不信任乃至仇视,而公平的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团结。因此,在新的经济政策背景下,有必要就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积极探索义务教育的均等化发展道路。本文重点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城乡义务教育的均等化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北边疆,是我国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扶持,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义务教育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是典型的民族地区,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策、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使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较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落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义务教育也呈现出城市与农牧区的非均衡发展状态。在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下,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特别关注农牧区的教育发展情况,并实施了一些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的措施,目前这些措施实施效果如何还有待去研究和探讨。国内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在这样的经济状况和政策背景下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重点探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紧紧围绕从公共财政支出的角度如何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主线,运用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及文献研究法进行分析。首先,对义务教育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然后就内蒙古地区的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对内蒙古的义务教育均等化状况进行进一步地测评,之后就内蒙古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存在的非均等化问题进行详细说明,究其背后根由。最后简单介绍国外义务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而就如何促进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针对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先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紧接着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评价,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最后就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第二章是对城乡义务教育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首先分析并界定了公共品的定义及特征,接着通过对国外和国内的义务教育产品属性进行梳理,对义务教育的公共品属性进行了较准确的论述。最后是构建义务教育均等化的指标体系包括:义务教育机会均等的评价指标、义务教育过程均等的评价指标及义务教育结果均等的评价指标。
  第三章对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本章首先肯定了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如加大了对城乡义务教育的经费支出,办学条件及师资水平均有很大的提高等;紧接着开始探讨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的非均等化状况,通过大量数据资料的对比分析后发现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存在机会非均等、过程非均等、结果非均等的问题。其中义务教育过程非均等具体体现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投入、城乡办学条件、城乡师资水平等方面是非均等的。
  第四章是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实证分析。在查阅了《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后,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计算,运用泰尔指数分析工具对内蒙古的城乡义务教育的均等化状况进行了测度,用数据和图表证实了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确存在非均衡的问题。
  第五章是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非均等化的原因分析。针对前文列出的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一是自然条件、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财政投入体制不合理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教育政策差异化加剧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四是缺乏完整的义务教育法律监督体系。
  第六章是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国际经验比较。本章针对性地介绍了实施分权制的美国、与我国同属于东亚的韩国以及集权制的法国的义务教育发展状况。
  第七章在结合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以及国际经验的总结上提出了我国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财政投入体制,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在保证教育经费充足的前提下,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第二,针对教育资源配置方面,首先应当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摒弃“重点学校”“先城市后农村”的观念,建立更加合理的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机制;第三,推进义务教育法制化建设,把义务教育发展的相关条文、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积极完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教育财政投入监管机制。
其他文献
期刊
报纸
期刊
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便一直强调发展高技术产业,并一再将其纳入五年发展规划。针对高技术产业的研究也有较多文献。我国希望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我国技术进步,因此学习日韩经验,在该产业中,积极发展加工贸易,以及大力吸引外商投资。该产业的发展与技术溢出是相辅相成的,正向的技术溢出可以促进该产业发展,并进一步增加技术溢出。因而,也有一些学者较为关心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  关于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方面的实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总量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8845.21亿元,35年增长155.05倍。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资本要素边际报酬递减,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产业结构调整日益紧迫。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包干经济,作为体现政府意志的财政政策无所不包
学位
期刊
期刊
会议
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