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空间层级系统与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化,中国作为高速城市化的地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双重压力,使城市空间结构系统和交通系统之间存在的矛盾受到激化,出现种种严峻问题。在城市空间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城市空间层级结构不合理,空间形态呈圈层蔓延扩张态势,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绩效低下;在城市交通上表现为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环境污染、社会公平等问题日趋严重。所产生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问题成为制约城市良性发展的瘤疾。所以如何能在城市空间结构转型期间引导城市空间发展走向高效和谐?如何能在满足正常出行需求的条件下使城市交通减少碳排放,实现城市空间低碳化发展?如何能在保持经济高速稳定增长的同时,又能够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城市空间和交通上的矛盾?这些问题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动力所在。   论文在遵循城市空间与城市交通系统层级性的理论基础上,首先提出“绿色联合交通”这一城市交通发展概念。接着以城市空间层级规模尺度为切入点,对世界典范性城市与中国城市进行比较研究,分别探讨了城市空间各个层级单元的空间人口规模和地理尺度。并借鉴典范性城市中相应层级空间单元的发展经验,分析其人口规模和空间尺度在中国国情下的适应性。最后对中国城市的空间发展结构模式进行重构,并提出实现新的空间发展模式的具体策略。   第1章主要对城市空间层级规模尺度与城市交通进行理论研究。基于复杂系统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Zahavi推断和Marchetti恒量以及相关研究,本文在理论上对城市空间层级特性与城市交通之间的互馈关系,城市空间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层级结构特征、规模尺度、反馈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建立起城市空间层级系统与城市交通层级系统之间的关系,为后文的进一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第2章对当前城市的土地和能源资源、现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和道路空间等硬性约束条件,各种交通方式的环境外部性、社会外部性、经济外部性,以及各种交通方式的效率、占地和出行距离等自身特性,公共交通与非机动交通的时空特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之后,提出“绿色联合交通”这一中国城市交通战略发展模式。认为公共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错位共生的关系。中国的城市绿色交通发展应该提倡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之间的“绿色联合交通”,公共交通或非机动交通都是发展绿色交通的不可或缺的一环。第2章的作用主要是为下文的空间层级规模尺度以及新的空间发展模式建构等核心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在第3、4章中,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为“空间人口规模”和“空间地理尺度”两方面对城市空间层级规模尺度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第3章主要针对城市微观社区层面的空间基本发展单元(BDU)的相关理论、实践、问题矛盾、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梳理,并确定BDU的规模尺度,并进一步探讨空间发展单元的各种影响因子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最后,对国内外典型城市空间基本发展单元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并对中国未来的城市空间基本发展单元提出发展策略与建议。第4章主要对城市中观层面空间发展单元的相关理论、实践、矛盾问题、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梳理;划分T级和C级城市空间层级,探讨适宜的空间发展单元的人口规模及其空间地理尺度;并选择典型城市的发展单元进行比较研究,借鉴其发展经验和策略。   第5章从公共交通系统内部的复杂性和层级性出发,分析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主导空域的规模尺度关系,继而通过对世界公交典范性城市的研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并对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提出策略和建议。   在前面章节的研究基础上,第6章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发展态势加以理论研讨,将中国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划分为短距离出行空间结构和长距离出行空间结构两个部分进行重塑和建构,提出K8城市空间和绿色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型。   第7章节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和借鉴欧洲城市在发展策略中的经验教训,力图获取有效且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来实现以绿色联合交通为导向发展的K8城市空间与绿色交通一体化的发展概念。分为具体发展策略内容以及这些具体策略实施的过程和方法。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正步入一个“住宅高龄化”阶段,全面地对旧住宅进行更新改造的时期已经到来。拆除重建的单一方式在如今新的一轮城市更新浪潮中已成为过去式,人们更多的开始
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交通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集中体现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上。伴随着中国持续快速的城市化
随着改革开放后小城镇建设的活跃,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开始与城市发展并驾齐驱,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股重要推力。在当前全国全面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小城镇能够发挥的作用不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大地震,结古镇为极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不仅要从城市安全的角度出发,恢复物质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应考虑土地权属特殊性
中华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它古老而深邃,延续千年而血脉相传,一气呵成,我们至今还不断地从中汲取着营养。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物,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高度集中,是一个
作为城乡联系的纽带,小城镇用地兼有城乡两种用地的特征,是小城镇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建设的生产要素。在认识与研究小城镇用地的过程中,用地分类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重要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住区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住宅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商品化日益加快,随着住宅建设的加快,住区的规划设计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建筑庭院自人类有居住场所以来就是一个能抒发闲情雅致、接触大自然的建筑空间。以建筑庭院作为补足当代建筑精神文明层次的空间是有依据可循的。叙事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自我的
生土是适合西北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贫瘠的自然条件和贫困的经济条件的优越的建筑材料,然而传统生土材料在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是限制其现代化应用的关键因素。至
丽景门所在的老城区从金元到明清城市肌理变化很小,区域内部文物丰富,空间形态良好,城市轴线完整。作为老城的西大门,丽景门对老城历史遗产的保护意义重大,它既是老城通往区外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