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造挤压增压作用是形成沉积盆地地层超压的重要机制之一,是挤压型盆地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驱动力,控制着该类盆地油气的富集部位。
前人对岩石构造应力与孔隙异常流体压力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构造挤压增压定量评价模型。但这些模型或求解参数多,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或在岩石的变形过程、变形机制及压力演化方面考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综合运用岩石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建立了构造挤压增压(即应力-压力耦合)的地质力学新模型。新模型将构造挤压增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体变增压阶段、形变增压阶段、破裂解耦阶段。进一步在地质力学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价构造挤压增压的数学模型,该新模型考虑了岩石在最大、最小水平和垂直应力状态下的体变和形变过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库车坳陷是研究构造挤压增压的理想地区。以库车坳陷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为例,首先在重建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规律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平衡深度法得到构造挤压前(最大埋深期)的流体压力;而后,以岩石声发射实验数据为约束,在地质模型和边界条件建立的基础上,利用ANSYS17.0应力模拟软件重建了库车坳陷最大褶皱期水平最大有效应力场和水平最小有效应力场,并将其代入构造挤压增压新模型,得到构造挤压后流体压力;之后,通过构造挤压前后的流体压力对比,得到构造挤压增压量;最终,利用应力-压力耦合作用下的流体势、自定义的变形程度系数η等,评价了构造挤压增压的油气运聚意义。取得的成果与认识为:
1.在充分考虑挤压变形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实用性和可行性较高的脆性-脆塑性构造挤压增压定量评价新模型。
2.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增量特征显示:大北地区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增压趋势,压力范围为45-78MPa;克深地区西部和东南部增压高达56-80MPa,东北部增压低至30-56MPa。
3.应力-压力耦合下构造挤压增压可使库车坳陷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平面气势梯度增加1.1-2.8倍,显著提高了天然气的侧向运移动力。
4.应力-压力耦合下构造挤压增压作用促进了岩石变形、断裂活动及圈闭的形成,是库车坳陷克拉2、大北、克深等大气田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
前人对岩石构造应力与孔隙异常流体压力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构造挤压增压定量评价模型。但这些模型或求解参数多,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或在岩石的变形过程、变形机制及压力演化方面考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综合运用岩石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建立了构造挤压增压(即应力-压力耦合)的地质力学新模型。新模型将构造挤压增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体变增压阶段、形变增压阶段、破裂解耦阶段。进一步在地质力学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价构造挤压增压的数学模型,该新模型考虑了岩石在最大、最小水平和垂直应力状态下的体变和形变过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库车坳陷是研究构造挤压增压的理想地区。以库车坳陷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为例,首先在重建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规律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平衡深度法得到构造挤压前(最大埋深期)的流体压力;而后,以岩石声发射实验数据为约束,在地质模型和边界条件建立的基础上,利用ANSYS17.0应力模拟软件重建了库车坳陷最大褶皱期水平最大有效应力场和水平最小有效应力场,并将其代入构造挤压增压新模型,得到构造挤压后流体压力;之后,通过构造挤压前后的流体压力对比,得到构造挤压增压量;最终,利用应力-压力耦合作用下的流体势、自定义的变形程度系数η等,评价了构造挤压增压的油气运聚意义。取得的成果与认识为:
1.在充分考虑挤压变形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实用性和可行性较高的脆性-脆塑性构造挤压增压定量评价新模型。
2.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增量特征显示:大北地区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增压趋势,压力范围为45-78MPa;克深地区西部和东南部增压高达56-80MPa,东北部增压低至30-56MPa。
3.应力-压力耦合下构造挤压增压可使库车坳陷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平面气势梯度增加1.1-2.8倍,显著提高了天然气的侧向运移动力。
4.应力-压力耦合下构造挤压增压作用促进了岩石变形、断裂活动及圈闭的形成,是库车坳陷克拉2、大北、克深等大气田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