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和语言信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包装名词和均衡信息密度的研究,提出一个假设:包装名词作为信息包装的方式有均衡语篇信息的功能。均衡信息密度(UID)认为:在语法的限制范围内,人们更青睐可以在符号间均匀分配信息(即信息密度)的表达方式。以往的研究在词汇和句子层面论证了均衡信息密度的普遍性,但在语篇层面的研究甚少。本文的研究范围是英语议论文语篇,在英语议论文语篇中,名词包装现象表现得最为显著。 包装名词可以包装语篇信息,降低信息密度,当信息密度高(即信息单位多)时,人们更倾向于将信息打包,压缩在包装名词里(可视为信息节点),转入下一个层信息,以形成新——旧——新……的语篇信息流。如此,信息单位多,包装名词也多,反之亦然,那么,包装名词与信息单位之间应存在稳定,均衡的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本实证研究解决以下问题: 1.“包装名词”与“信息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包装名词”是如何影响议论文语篇信息密度中? 根据吕公礼(2000)在问题逻辑的基础上提出的语言信息量化原则,划分信息单位,对包装名词与信息单位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 出于分析目的,以美国著名评论性杂志《国家评论》的60篇文章为语料,建立一个小型,专门语料库,并人工标注了包装名词(PN)和信息单位(IU)。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组成该语料库的语料来自不同作者对不同话题的讨论,是在实际交际中使用的地道,生动,真实的语言,符合Nwogue(1997)提出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可及性的建库原则。 在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于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本研究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密度与抽象名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模型的拟合优度R2=0.872,说明PN的变化可以解释IU变化的87.2%。回归系数为11.7。这表明,最佳的语篇信息密度是每一个包装名词对应11.7个信息单位。 为解决可能存在的伪回归问题和进一步解释PN和IU的关系的性质,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 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PN和IU数据序列的水平项和一阶差分项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在1%、5%和10%水平下这两个变量之间均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序列,而从一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均拒绝单位根,说明二者均为一阶单整的I(1)序列,符合Johansen协整检验条件。 协整分析中的迹检验和最大似然检验结果表明,在0.5显著性水平上拒绝没有协整的假设。标准协整指数表明PN和IU之间存在稳定,均衡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本回归分析不是伪回归,IU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PN的相应变化,以此来均衡语篇信息密度。 研究结果体现了广义的语言象似性,即语言符号象似于认知方式,且在其作用下某方面在某程度上象似于现实世界。另一方面,本文在语言信息与意义分离的基础上,对人们无意识的认知规律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相关理论论述了语言信息作为引发幕后认知的提示,可用经典范畴理论来解释,而意义是由语言信息的一个或多个义素引发的动态过程。 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本文在语篇层面论证了人们在语言表达的无意识选择上有均衡信息密度的倾向,为认知语言学的三大假设之一——语言不是一种自主的认知能力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语言信息视角。同时本文在论述了语言信息与意义分离的基础上,运用语料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语料库在心智语言学中的运用是可行的。其实践意义在于,本研究对英语议论文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如果能有意识地使用包装名词来均衡信息密度,将有助于语篇信息的传递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