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文学”的一个侧影——《朝霞》研究(《朝霞》丛刊、月刊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大革命”期间,发行的期刊除了《学习与批判》之外,《朝霞》杂志是唯一持续地存在的刊物。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这个刊物一直缺乏必要的关注与系统的研究。对“文革文学”的研究以往存在着这样的倾向,要么用政治标准对文革事件的评判代替对“文革文学”的批评与研究,要么停留在“文革文学”这样的大概念、大话语层面,受限于既定的批评程式,造成对“文革文学”内部的研究有所遮蔽。本文试图对以往的研究视角有所突破,深入到《朝霞》期刊内部具体的文学现象,在这方面做一次探索性的尝试。 文章把《朝霞》放到“文革文学”的大背景下,以该期刊上发表的作品为主要对象,同时以体裁为别做系统研究,尽量从文学视角还原该刊的原貌,从而展示这个刊物对了解与研究“文革文学”应有的价值。研究通过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对这个刊物的总体概述,包括创刊过程、历史演变、发行和编辑、办刊理念及其创作的时政性与集体性等几个方面;第二,以体裁为别,重点展现这个刊物在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方面的创作情况,分析指出它们是如何统摄于“文革”这一话语的;第三,鉴于理论批评在此杂志上的重要地位,把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加以阐述,主要针对批儒评法运动和《水浒》评论进行重点剖析。通过这几方面的阐释,试图让经历过或未经历过“文革”事件的人们,在遭遇“文革文学”时,能对它有更深进的了解,也为今后更多的有志于“文革”文学研究的人们做一次有益的尝试,从而尽可能避免从文学视角去提及“文革文学”时,处于“失语”的状态。最后想指出,作为“文革”事件在文学领域上留下的一颗“化石”,鉴于该刊物折射出的纪实性,对于我们若要从文化社会等其它视角去研究生活于“文革”期间那“一代人”的文化价值观、信念与理想、生存状态等,《朝霞》作为“文革”期间的一个重要刊物,不管是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其他文献
在当代作家中,王朔先期传达了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社会从结构到行为规范,从体制到观念,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他通过小说文本及散文随笔传达出一种激进的“痞子
龚先生和朋友聚会喝了不少酒,回到家怕把妻子吵醒,就在餐桌上趴着睡了。早上妻子起床后,看到压着手臂酣睡的老公身上有很多汗,怕他感冒,赶紧把他叫醒。醒来后,龚先生觉得手臂很麻,以为过一会就好了,可一天也没好转,夫妻二人赶紧到医院就诊。接诊的医师检查后确诊为肢体神经损伤,是由于长时间趴在手臂上睡觉,压迫过久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周围神经损伤。无独有偶,在龚先生就诊时,又来了一位酒后睡得太沉将自己压伤的患者
期刊
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城市郊区也逐渐修建了地铁,老的防雷设计规范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部分线路雷害频发,给地铁运营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结合现阶段给城市郊区线路的防雷
本文将立足于明中期历史演义文本的解读,从其单个文本入手,将文本与史籍、平话、民间故事等进行比勘,主要从叙事板块(文本与史籍及非史籍的关系)及非叙事板块(韵文的使用,回
通过一年两季田间试验,探讨了6种不同缓/控释肥料对玉米的作用效应,表明:缓/控释肥料田间施用量600 kg/hm2优于施用量450 kg/hm2;控释肥B5、B6和缓释肥B3增产效应较好,作为基
本篇以明代成化至崇祯年间的绍兴府著姓望族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这些望族兴衰演变的过程和原因,探求上流家族在地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再现明代中晚期绍
25岁的小张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喝酒,酩酊大醉之后回家蒙头大睡。第二天早上,昏昏沉沉的小张摸到镜子前洗漱,抬头看镜子,吓了自己一跳:右眼通红,眼角布满血块,活像恐怖片里的情景。紧张的小张随手拿起毛巾浸在温水里,然后敷在右眼上。过了好一会儿,小张睁开眼看,红血块不仅没消退,好像还扩大了。小张心里有些恐慌,随即到医院就医。  眼结膜下出血最怕患者缺乏常识热敷处理,这样只会越敷越坏。眼结膜下出血是眼结膜小
曹植诗赋兼善,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研究曹植诗赋在文学转关中的变化和贡献,尤其具有代表意义。虽然有个别专著和若干论文曾从某种角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公路事业随之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整个工程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
形象的泛化是“读图时代”的突出表现,也是艺术面临“泛化与终结”当代命运的诗意展现,而这正意味着传统艺术到了化蛹成蝶进入新阶段的关键契机。在现象的背后,是人类传统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