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V感染雏鸡外周血免疫功能及TGF-β1 mRNA表达变化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okao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 diseases,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 diseases virus, 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病。TGF-β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细胞因子,同时也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因子。本实验以21日龄雏鸡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法、ANAE法、ELISA、流式细胞术及荧光定量PCR技术系统全面检测了IBDV感染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功能、TANAE+细胞数量、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及淋巴细胞TGF-β1mRNA的动态表达变化,旨在更进一步理解IBDV感染雏鸡后对机体外周血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产生免疫抑制的机理,为更好地防治IBD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发现:1.21日龄雏鸡感染IBDV后,外周血TANAE+细胞数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CD4+T细胞数量、CD8+T细胞数量在感染后1-42天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雏鸡:其中TANAE+细胞数量在感染后5-7天显著低于对照雏鸡(P<0.01);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于感染后3-7天显著低于对照雏鸡(P<0.01或P<0.05);CD4+T、CD8+T细胞数量分别于感染后7-14天、感染后7天显著降低(P<0.05);表明雏鸡感染IBDV后,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2.21日龄雏鸡感染IBDV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于感染后1-42天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雏鸡:其中IgA含量在感染后3-5天和感染后14天显著低于对照雏鸡(P<0.01或P<0.05);IgM、IgG含量在感染后1天及感染后42天显著低于对照雏鸡(P<0.01或P<0.05);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在感染后3-5天显著低于对照雏鸡(P<0.05),表明雏鸡感染IBDV后,外周血体液免疫功能严重下降,且IBDV对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性作用持续时间较长。3.21日龄雏鸡感染IBDV后,外周血淋巴细胞TGF-β1mRNA表达量于感染后3-28天显著高于对照雏鸡(P<0.01或P<0.05),且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雏鸡感染IBDV初期,TGF-β1mRNA被激活,表达量急剧上升,机体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抑制;感染后期TGF-β1mRNA表达量逐渐恢复。
其他文献
干旱与土壤侵蚀是黄土地区并存的两大环境问题。该地区降水变率大,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往往以暴雨形式降落,地表径流多以暴涨暴落的山坡洪水形式流失。该区有限地表径
本研究为探索珙桐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以珙桐芽为外植体,着重研究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程序,以及培养中试管苗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建立珙桐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
据研究深州杨是以大官杨为砧木,进行毛白杨一条鞭芽接时发现的一种外部形态介于毛白杨和大官杨之间一种变异植株(深州杨A型),该变异植株扦插后极易生根,后代发生分离,分离出的类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水文生态过程的变化,是目前国内外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重点与热点之一。通过研究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区域陆地水文生态过程的响应及其变化,开发流
活动于养殖场内的鼠类和苍蝇等媒介动物,分布广泛,繁殖力高,活动性强,是多种病原体的储存库,可导致多种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和流行,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以及寄生性疾病。加强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