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联盟战略是美国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安全战略,美国的联盟实践支撑美国历经国际格局的变迁,成为冷战后的唯一霸权国家。冷战结束后,美苏两极体系解体,但美国为首的联盟体系并没有随即瓦解,而是根据新形势的需要,美国对其联盟体系进行了调整和再定义,特别是针对战略位置日显重要的西太平洋地区,美国为维护其地区霸权领导地位,在新时期不断强化同盟国的关系,加强其军事存在,以遏制崛起中的中国和地区潜在威胁,而这同时也极大地冲击着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随着地区国家交流的加强和安全形势的变化,以东盟为代表的地区一体化不断推进,地区内的多边安全合作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加强,中国等大国也在积极致力于实现地区多边安全的机制化,然而地区安全形势并没有因此发生质的提升。美国通过其联盟体系和军事存在积极介入地区多边安全合作,弱化地区合力,并企图影响甚至改造地区合作模式,加强对地区事务的掌控。因此,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西太平洋地区各国将继续致力于安全合作实践,但复杂的安全环境仍难实质性改善,地区安全合作仍将深受美国联盟外交影响,并在美国霸权与大国力量互动、区域合作与互信增强及地区结构性矛盾冲突交织中发展前行。本文的研究问题是美国联盟战略与新时期西太平洋区域安全合作的关系,文章将以理论分析、案例比较、文献综述和对策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梳理联盟概念及基于历史联盟实践的联盟理论分析,从学理角度界定联盟内涵及其功能特征,进而以美国的联盟战略及联盟外交实践为研究对象,梳理其一般特征和理论解释。在联盟理论和美国联盟实践分析基础上,总结西太平洋地区安全形势及安全合作现状,分析美国联盟战略与地区安全合作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具有较强的现实和理论指导意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而新时期美国的联盟外交依然是维护美国大国霸权的重要工具,影响着地区和平与安全合作局势。本文针对美国联盟战略的研究及对地区安全合作的影响分析,对于西太平洋地区安全、合作与发展,以及世界权力格局和安全形势变迁都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联盟概念和理论的梳理及重新界定,也将有助于推动学界关于联盟理论的持续关注。在行文框架方面,文章分四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重点界定厘清联盟的定义、特征、分类等基本概念,以及主流学派关于联盟理论的阐述。本文将提出较为严格的联盟定义并着重阐述现实主义的联盟理论观点。第二部分从历史角度梳理美国联盟战略的形成、变迁,并根据史实总结美国联盟战略调整的一般特征、行为逻辑及理论支持。第三部分通过借助美日同盟与美菲同盟两个案例对比分析,详细梳理冷战后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联盟政策变迁,研究美国在这一地区联盟战略调整的背景,联盟调整后联盟目标、功能、手段与内容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重点阐述美国联盟战略调整对地区安全形势和多边安全合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析新时期美国联盟体系框架下区域多边合作安全的可能性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