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林下经济成为实现“不砍树,能致富”和“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目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为调查区域,针对6个乡镇7个村的152户农户,通过二手资料收集、座谈和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调查。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发展林下经济对农户增收的贡献水平、不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成本效益、影响林下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并就面向农户的科技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林下经济收入占农户家庭总收入的39.30%,高于劳务收入(31.70%)和农业收入(22.04%),发展林下经济对农民增收贡献突出。(2)家庭总收入越低的农户,林下经济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越大(最高可达62%);家庭总收入越高的农户,林下经济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越小(最小只有20%)。发展林下经济能够有效增加低收入农户的家庭收入,有利于“精准扶贫”。(3)调查样本农户的人均年收入为17316元/人,平均每个劳动力的林下经济收入为11667元,均高于2014年德化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7元)。(4)十种林下经济模式的10年纯收益净现值(6%贴现率)最小为0.76万元,最大为24.5万元;内部收益率最小为23.3%,最大为99.8%,均高于6%的贴现率;成本利润率最低为27%,最高可达144%。说明发展林下经济在财务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5)林下采集加工类投入最小,但产出也最小,对农户收入贡献很小;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下养殖类的前期和经营投入较大,但具有较高收益;林下种植是德化县农户选择最多的类型,前期和经营投入适中,对农户收入贡献比较稳定。基于以上林下经济效益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和农户访谈结果,本研究认为:(1)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扶持、各级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农户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是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驱动因素。(2)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广阔的林地为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空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是发展林下经济坚实的基础;政府的财政扶持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省、市、县的政策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外部动力;“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确保了产品的销路,降低了风险。(3)面向农户的技术服务体系的缺失,是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注重集成配套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面向农户的一般性技术服务相对薄弱;二是自上而下的技术供给占主导地位,由农户根据实际需求自选的技术服务模式尚未形成;三是短平快的科技服务活动较多,缺乏常态化、互动式的科技服务机制。(4)为确保林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面向农户的林业科技服务。一要强化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职能;二要建立专业化的乡镇林业站科技服务队伍;三要明确林业科研、教育机构等的科技服务职责;四要建设综合性的林业科技服务专业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