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目前已不到10年时间,任务还比较繁重,而其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面积广,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来说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中央自2004年起连续11年将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锁定在“三农”问题。2014年的首个政策性文件,强调了农业改革、发展现代化农业以及继续将农业视为经济根本的重要性,凸显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当下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性。新农村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建设,涉及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繁荣的方方面面,探究新农村建设的绩效至关重要。大部分研究者对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对象定位在一般地区或条件优越地区,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探讨较少。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真正意义上让所有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到2020年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我们必须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多加关注。本文选取四川省具有代表意义的三个民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统称“三州”)进行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绩效研究。根据指标构建原则构建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首先对三州2001-2012年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观察每个指标12年(部分指标小于12年)的动态趋势;再将三州2012年数据与其接壤的成都、德阳等川内7大市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三州进行绩效分析。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到主要结论有:(1)三州2001-2012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且三个州的发展有较大差距。(2)民族地区与一般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差距和特殊性。三州2012年各项主要指标和川内接壤市州进行比较,存在较大的落差。(3)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结果表明,三州新农村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凉山州新农村建设绩效最高,得分0.8717,阿坝州新农村建设绩效排名第二,得分0.7994,甘孜州新农村建设绩效排名第三,得分0.6786。为加快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提高民族地区耕地有效灌溉率,加强水利建设,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民族地区农业机械的开发,因地制宜,同时,提高农机购置补贴,使民族地区农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第三,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农业增产增值,农民增收;第四,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业,发挥民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家乐,提高区域经济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持:第五,加强民族地区治安管理,营造和谐淳朴的乡风;第六,加快推进农村水电气管网和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了才能丰富农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