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秋季(9月-11月)和2008年春季(5月),选取千岛湖地区14个岛屿和2个半岛作为样地进行小型兽类生态学的调查,侧重研究千岛湖陆桥岛屿形成后,栖息地片段化对社鼠种群年龄结构、繁殖状况、以及对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与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2007年9-11月,对千岛湖不同类型岛屿捕获的123只社鼠(Niviventerconfucianus)年龄结构及繁殖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10月为千岛湖区社鼠种群的繁殖期高峰,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早。雌鼠从亚成年组出现怀孕个体,雄鼠较雌鼠性成熟早,幼年组已出现睾丸下降个体。大、中、小型岛屿年龄结构不同,分别为稳定型、衰退型及增长型。岛屿大小能够对社鼠种群繁殖指标产生影响,大型岛屿雌鼠繁殖指数(1.96)与平均胎仔数(4.9±0.35只)及雄性个体睾丸下降率(50.00%)均较高,社鼠种群稳定;中型岛屿雌鼠的繁殖指数(3.45)与平均胎仔数(5.17±0.42只)为3种类型岛屿中最高,并且雄鼠的睾丸下降率(64.71%)也相对较高,利于社鼠种群数量增加;小型岛屿雄鼠的睾丸下降率虽然最高(68.42%),但雌鼠繁殖指数(0.75)与平均胎仔数(4.00±1.53只)均最较低,且参与繁殖的主体成年组性比(10:5)失调,种群易出现波动。另外社鼠的繁殖情况与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也有较大的关联。14个岛屿小型兽类群落春、秋两季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呈现极显著差异且优势种发生变化;对可能影响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的岛屿面积、距最近陆地距离、距最近大岛距离和植物丰富度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植物丰富度对小型兽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对16个样地按照物种组成比进行聚类,许源半岛样地与14个岛屿样地聚为一类,姚家半岛样地单独归为一类,相似性指数比较结果亦显示姚家半岛样地与其它样地的相似性指数偏低。景观破碎化导致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的稳定性下降,群落多样性季节变化强烈;随岛屿面积的增加,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并非总是增加的,而是出现反复,呈现明显的小岛效应;14个岛屿的物种与许源半岛样地物种构成比接近,推断在水库未形成前属同一生境。通过Random placement模型检验,千岛湖小型兽类群落呈非随机分布格局;嵌套分析表明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呈现极显著嵌套格局,植物丰富度和生境专属性两项参数对其嵌套格局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取样强度的差异会过高的估计嵌套程度,在研究中应尽量去除取样强度的干扰。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分布格局受到植物丰富度和生境专属性两因素影响,两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适应力强的物种能够在多样的环境中生存,而适应力弱的物种则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从而在整体上产生一种嵌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