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开始关注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内部控制理论从当时简单地被认为是内部牵制逐渐发展到后来的内部控制制度理论、内部控制结构理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以及现在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企业风险管理理论。随着1995年有着232年历史的巴林银行的倒闭以及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于1975年成立的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研究内部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组织于1998年颁布的《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框架》明确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概念。在对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念的分析研究之后,于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该《指引》提出了一种与巴塞尔委员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同的概念。虽然这两种概念在表述上存在着不同,但是却有着内在的一致,而且该指引从COSO关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阐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容。国外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比较深入(其中以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为最),在深入了解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实践的基础上,明确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在组织结构、部门设置及权责划分、授权审批、内部检查、智能化管理及信息系统方面等方面的借鉴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实践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在20多年的时间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立及完善提供了总体的指导。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风险不断加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流与反馈以及监督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得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没有完全、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以便于防范经营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在实践中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征,确定在建立及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时应遵循的原则,从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流及监管方面对银行的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使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