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动物肌肉发育和生长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可影响养殖动物的产肉量,近年来颇受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者的重视。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 in Qihe river)是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形成的变异地方性种群之一,为河南特色优质鱼类。本实验以淇河鲫肌肉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和RACE的方法,获得了淇河鲫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MSTN基因在淇河鲫肌肉、脑、心脏、肝脏、肾脏、肝脏、肠道和脾脏8个组织的表达情况;通过石蜡切片的制作和观察对淇河鲫、锦鲤、草鱼和鲢鱼4种鲤科鱼背部肌肉组织进行比较分析。1、淇河鲫MSTN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从淇河鲫背部肌肉中克隆得到的3个重叠片段,测序后拼接得到2094bp(NO.KC851952)全长cDNA序列,其中包含了5’端非翻译区的86个核苷酸、3’端非翻译区的880个核苷酸和开放性阅读框的1128个核苷酸,共翻译编码375个氨基酸,其中前22个氨基酸为淇河鲫MSTN的信号肽。淇河鲫MSTN具有MSTN的共同特征,有蛋白酶水解位点RIRR在C端生物活性区含9个保守的半光氨酸残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淇河鲫MSTN与鲤形目的鱼类同源性较高,与鲈形目鱼类的同源性较低,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同源性最低;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不同物种的MSTN序列同源性基本反应了它们的亲缘关系。2、淇河鲫MSTN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淇河鲫MSTN基因在脑中表达量最高,在肌肉和肝脏中也有较高表达,在肠道中表达量最低。淇河鲫MSTN不仅在肌肉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可能还存在其他功能。3、四种鲤科鱼背部肌肉组织学比较四种相同生长环境和时期的鲤科鱼的形态指标数据表明,鲢鱼的体重最重,而其他3种鲤科鱼体重并无明显差异;草鱼和鲢鱼的体长较淇河鲫和锦鲤的长些,而淇河鲫与鲤之间、草鱼和鲢之间差异不大;淇河鲫体高最高,这也与淇河鲫“背高体厚”的特征保持一致性。背部肌肉单位面积内的肌纤维数目比较发现,草鱼是四种鲤科鱼中数目最多的鱼种,而淇河鲫则是数目最少的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