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运输工具,在我国交通运输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铁道部制定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运输能力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我国铁路投资概算总规模要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年均需投入1000多亿元。然而我国目前以铁路建设基金和银行贷款为主的铁路建设融资渠道,已无法满足年均上千亿元的投资需求。铁路行业建设资金长期匮乏,大大影响了铁路建设的速度。必须通过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融资方式,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才能为加快铁路网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如何加快推进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克服体制上的弊端,加速市场化融资步伐,满足铁路大规模建设的资金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探讨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入手,结合本人长期在铁路计划部门工作的实际经验,对我国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全文除导论外,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导论部分重点概述了国内外在铁路投融资体制研究方面的重要文献。第一部分是对我国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关理论工具的概述,对铁路投融资体制和制度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铁路行业的网络特性、自然垄断性、公益性和投资建设的差别性进行了重新认识。第二部分是对我国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的阐述,肯定了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铁路建设存在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配套改革不力等问题,并指出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铁路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第三部分是对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对策的探讨,在确立铁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路,有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并就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其他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揭示过去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政企不分”,因此必须“政企分开”,反对行业垄断;二是从公共行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在理论上重新界定了铁路行业的基本属性是网络系统性、自然垄断性、社会公益性和营运类型差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