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态和热处理锶变质共晶铝硅合金的晶体学和微观组织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33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硅合金由于在工业上的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而备受关注。但长久以来对铝硅合金的晶体学表征手段主要限制在纳米尺度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上,这是因为铝硅合金内α-Al和Si两相的晶体学结构相似,使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难以进行,极大地制约了在微观范围内对铝硅合金的进一步认识。为此,论文采用SEM/EBSD技术研究了未变质和Sr变质共晶铝硅合金中共晶Si晶体的生长特点。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 Sr变质和热处理对共晶铝硅合金中共晶相的显微组织和晶体学特征的影响。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1)通过自编程软件ATOM,首次成功地对两共晶相在SEM/EBSD下进行了区分,实现了微观范围内对铝硅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晶体学表征。此两相区分技术也适用于其它Al-Si系合金,以及具有类似表征难点的其它合金体系。(2)研究发现,未变质共晶Si晶体在微米尺度范围内呈层片状并沿着<110>方向伸长,这与之前报道的孪晶面凹角边缘(TPRE)模型中的纳米尺度范围内观察到的<112>择优生长方向不符,提出共晶Si的生长方向在纳米尺度范围和微米尺度范围内有一定的差异。在TPRE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 Si-<110>择优生长的三维模型。在此模型中,Si晶体沿着平行孪晶面上成对出现的<112>方向呈锯齿型交替生长,导致141°凹角不断地消失和产生,最终表现为<110>方向择优生长。这种生长方式保证了Si晶体的{111}低能面与熔体接触。(3)基于显微组织和晶体学表征,澄清了关于两个共晶相的晶体学取向关系的长期争论,确定在当前的凝固条件下未变质和Sr变质合金中两个共晶相之间没有确定的晶体学取向关系,明晰了是熔体的局部成分满足了两相形核的条件,并由此揭示了未变质共晶Si晶体的长板条形貌的形成机理。(4)加Sr变质剂后,尽管共晶Si晶体的形貌得到了显著的细化,但是仍然保持<110>的择优生长方向,证明了 Sr的添加并没有改变共晶Si晶体的生长晶体学特征。另外,在Sr变质共晶Si晶体上观察到了重复的单取向变体孪晶、多取向变体孪晶以及弯曲或台阶状的孪晶界,揭示了 Sr变质对共晶Si的细化机理是由限制TPRE生长和杂质诱导孪晶(IIT)生长主导。(5)采用原位中子衍射技术,探究了 Al-12.7Si-0.04Sr共晶合金中α-Al和Si两共晶相的热膨胀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共晶Si晶体的破碎机制以及共晶α-Al基体的再结晶机理。前者主要是由于在热处理的加热阶段,两相间具有很大的热膨胀不相容性,共晶Si相不能随着α-Al相一起热膨胀,Si相在拉应力下发生破碎。后者主要发生在保温过程中,Si破碎产生了“毛细管”效应,激发Al原子向裂纹间隙处扩散,同时空位迁移到α-Al基体的内部,由此共晶α-Al相产生了畸变和缺陷;在高温下,这种晶体学缺陷的累积引发了 α-Al基体的回复和再结晶,进而导致了 α-Al晶粒的细化。(6)基于定向凝固技术,制备出具有特定传热方向的Al-12.7Si-0.04Sr合金。采用中子衍射和SEM/EBSD技术,探究了热处理前后α-Al和Si两共晶相宏观织构和微观织构的形成规律和演变机理,确定了织构和热传导方向的关系。上述研究深化了对共晶铝硅合金晶体学本质的认知,丰富了 Al-Si系合金的化学变质理论并扩展了其晶体学表征方法。
其他文献
IN718合金是一种时效强化型Ni-Fe-Cr基变形高温合金,其主要沉淀强化相是γ"相,同时析出少量γ’相进行辅助强化。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IN718合金目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和石油等关键领域。然而,当服役温度超过650℃,合金的主要强化相γ"相聚集粗化进而转变成稳定的δ相,导致合金的强度、塑性等一系列性能迅速下降。在过去的30年中,为了提高合金的服役温度,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
金属管道是流体输送的主要工具,它具有运输成本低、投资少、效率高、密闭性好和运输量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管道运输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由于其敷设环境、输送介质、设备老化、运行年限的增长等问题,管道腐蚀成为引起管道破坏和失效的主要因素。这不但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给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防止金属腐蚀带来的危害,有必要大力深入研究腐蚀
飞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战略和运输作用。近年来,我国在飞机的研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钛及钛合金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耐蚀性以及耐热性等优异性能而被广泛用作飞机的结构部件。但超高音速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外壳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作用及尾喷管的火焰辐射都会导致机身温度的急速上升,高温下长时间的氧化过程会造成金属内部结构的变化从而损害其力学性能。高红外发射率涂层能够把热量以辐射能的形式进行传导,从而有
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但目前高速铁路轴承仍然依赖进口。GCr15轴承钢常被用来生产高铁轴承的滚动体,由于我国对其研究起步较晚,与瑞典、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产GCr15轴承钢的产品质量较差,这是制约高铁轴承国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冶炼工艺的日趋成熟,国产GCr15轴承钢的纯净度已大幅提高,但在轴承钢的热加工和热处理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差距。本文依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
Ni-Mn-Ga合金可通过磁场诱发马氏体变体再取向而获得大的磁感生应变。为了获得最佳的磁感生应变性能,人们对具有五层调制结构(5M)、七层调制结构(7M)和非调制结构(NM)马氏体的合金进行了大量的外场训练以消除不利变体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马氏体在外场训练中的变体选择和变形机制仍不清晰。为此,本论文基于微观组织与晶体学表征,系统地分析了定向凝固Ni50Mn30Ga20合金中7M马氏体在压应力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镁合金等难变形金属材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发现很多塑性低或变形抗力大的难变形金属的成形过程适用于温轧。温轧机出现之前利用离线加热的方法实现温轧工艺时,不能保证轧件温度处于稳定状态,另外轧辊接触导热使温度急剧下降以至于轧件温度处于不可控状态,因此轧件及轧辊的在线加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这种需求,开发了具备轧件轧辊同时在线加热功能的实验装置,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工
辽东地区硼镁铁共生矿储量2.8亿t,B2O3储量2184万t,占全国硼资源总储量的57.88%,该矿中铁、硼、镁等多元素共生,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硼镁铁共生矿多元素共生,有价组元品位较低,且物相复杂,嵌布密切等特点,给采、选、冶等工艺带来巨大困难,尤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重铁轻硼弃镁的开发利用观念,造成了有价组元利用率低和显著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低品位难处理硼镁铁共生矿,以上问
具有狄拉克锥(DC)特性能带结构的二维材料显示许多优异的电学性质,比如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因而二维DC材料具有潜在的纳米电子器件应用前景。然而,只有少数二维材料的能带结构显示DC的特性。本工作结合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和紧束缚近似方法研究若干二维材料DC能带结构形成的微观机制和设计准则。探究DC能带结构的成因,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DC能带结构的理解,也能够指导寻找和设计新的二维DC材料。本文首先利用密
高温合金是以铁、钴、镍为基在高温环境下服役的一类高强金属材料,具有优异高温强度、良好的疲劳性能和抗氧化腐蚀性能,以及长期服役组织稳定等优良性能。因此,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伴随高温合金强度增强,合金热加工抗力增大、塑性将低,严重制约了合金的热加工与应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电致塑性”效应发现以来,采用脉冲电流技术进行材料改性的研究受到世人瞩目。脉冲电流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可精确定量控
具有形变诱发相变行为的内生非晶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倍受关注。内生CuZr基非晶复合材料作为其重要的一员,其中的亚稳CuZr相在受力条件下能够发生B2到B19’马氏体相变,从而获得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加工硬化能力。但是形变诱发相变行为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对复合材料变形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中子衍射技术在原位研究材料的变形行为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特别是中子极强的穿透能力可以获得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