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苹果产区的成龄乔砧果园由于栽植密度过大,又未采取计划密植技术,普遍存在树冠高大、株间相互遮光严重、枝量过大、个体和群体郁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病虫滋生、低产劣质、生产管理困难、大小年现象严重、经济效益降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苹果生产的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苹果郁闭园的优化改造,对解决果园的通风透光问题、大幅度提高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本研究以盛果期的红富士苹果密闭园为试材,采用隔行间伐、隔株间伐和行内隔3去1的间伐方式,以不施行间伐的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间伐方式对苹果密闭因果树叶片的光合特性、营养生长和结果特性的影响,旨在找出适宜的间伐方式,为苹果密闭园的合理改造,促进成龄苹果园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苹果栽培的经济效益,为苹果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1、间伐处理提高了果树叶片Pn。同期同植株叶片CI的高低与Pn的大小成负相关,CE与Pn呈正相关。在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中,各处理的Pn和CE均不同程度的高于CK,而CI均不同程度的低于CK。各处理之间有随着栽植密度的加大Pn和CE降低,CI升高的趋势。各处理与CK之间的Tr差异不显著,且无规律性。季节变化中WUE的情况与Pn、CE基本一致。日变化中WUE各处理间无规律性。各处理的光合各项指标均好于CK,但其中处理C与CK的差异不显著。透光率及冠内透光率均随栽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2、随栽植密度的增大,干径增长量、外围延长梢的长度、单株枝量、枝条再生系数、叶丛枝比例、短枝比例、百叶厚、叶片大小、枝条和根系中的碳氮含量、叶片中Ca、Mg和叶绿素含量等均呈降低趋势;而秋梢比例、徒长枝比例、覆盖率、行间交接率、667m2枝量、叶面积系数和单梢叶片数等呈增大趋势。不同间伐处理的树高均比CK的小,且各处理间差异不大;处理C与CK行间株间均有较大的交接;根系中的含氮量和含碳量均极显著高于枝条中的。
3、随栽植密度的增大,长中短枝花芽形成率、花序坐果率、花朵坐果率、单株果数、单株产量、着色指数、光洁度指数、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可溶性糖含量、风味、85mm以上果实级别比例和优质果率等均呈降低趋势;而枝果比、叶果比、病虫果率和滴定酸含量等呈增大趋势。不同间伐方式对667m2产量、果实着色特点、整齐度、果形及果形指数等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