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研究——以S大学为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k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分制及选修制产生于18-19世纪的欧美国家,是以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因其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等优势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我国是较早实行学分制的国家之一,学分制在我国经历了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学分制这一教学管理制度在我国开始恢复和发展推行,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实行的是这一教学管理制度,但是其实行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学分制”,而是学年制和学分制相结合的制度。  本文对学分制的基本内容做了简要的论述,对国外学分制产生与发展进行了介绍,并揭示其给我国的启示。分析我国学分制发展的制约因素,对S高校的学分制发展实施状况进行了阐述,分析S高校学分制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给与的启示,探讨适合我国学分制改革的措施,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的学分制。  本文按照研究思路划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  第二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学分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论述。并概述了学分制下人本主义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教育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分析国外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现状,列举了美国、日本、德国与英国几个国家,并阐述对我国的启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选课制的必要性及要完善导师制。  第四部分,分析我高校学分制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引进及推广、取消与停顿、恢复及发展等阶段,学分制的发展在我国经历了变迁,阐述学分制实施的必然性及我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S大学学分制的情况,以S大学为例进一步的分析。  第五部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学分制进一步完善的相关措施。主要包括转变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完善我国的政策体制;加强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措施;加强校园网络化建设,使得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最后,要不断完善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其他文献
期刊
一、研究背景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作文课是形成学生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但现实中,初中作文教学的常态是无序、低效、训练缺乏层级和梯度的,因此成了地位和作用受到严重质疑的一门课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少有识之士就提出了作文教学序列化、系统化的主张,并付诸实践,但就初中学段的研究而言,他们大多把初中三年视为一个整体,未能进一步分析初中三年学生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