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马来西亚的历史,你会发现它与中国的关系是十分源远流长的。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华人最早踏上马来西亚土地的是公元初王莽派遣译使往印度“黄支国(kancipura)”之时,船只意外的把他们送到了马来半岛上的龙运国。(Dungun)。从此以后,马来西亚与中国的传统友谊就延续了千年之久。初期,中国华人都是以译使、僧侣、商人或冒险者的身份前往马来半岛的。后来,从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华人到马来半岛的身份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再以个人的自由之身份前往了,大部分都是以被剥夺自主权的劳工身份抵达马来半岛,这是若干种不同的因素所造成。当时以劳工身份抵达马来半岛的华人,相比于之前到达马来半岛的华人而言,生活得十分艰难,且没有自我尊严。华人劳工初抵达时,大都处于人生不熟又无处栖身的环境中,最后,许多人往往都会被安顿在各方言群所建立的各种社团、工会或庙宇里栖身。因为当时这种组织团体或庙宇,都可以保护他们的自身安全以及工作上的便利。庙宇在华人劳工的眼中除了提供上述所说的益处外,更可以令他们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这一点对于当时的他们而言,是比人身安全或钱财都更为重要的。这也导致他们将家乡比较灵验的神灵也一齐带到了马来半岛,并在当地建筑庙宇敬奉卒也们。不过,马来西亚的华人庙宇所供奉的神灵,并非全都是华人从家乡带过来的,有一部分的庙宇供奉的神灵,是属于马来西亚本土的神灵,例如槟城海珠屿的大伯公庙所供奉的就是属于本土化的神灵。槟城的海珠屿大伯公庙不仅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前往敬奉祂,同时,祂也引起了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許多国家学者的兴趣。他们为了探究大伯公在东南亚的历史来源、大伯公与土地神的渊源等问题,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学术界里引起了多次的争论,迄今对于大伯公的来源及其与土地神的渊源都还未有统一且明确的说法。最后,有的学者认为与其在稀少的文献记载中附会假设,还不如回到民间作实地的田野调查,以调查对象的实况,再以文字文献作为佐证,这样兴许会发现更多新鲜有用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