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手工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历代江苏手工艺人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特色鲜明、闻名遐迩的地域文化。如今,南京云锦、苏州缂丝、宜兴紫砂、常州梳篦、扬州漆器、南通风筝、雕版印刷等一大批手工艺艺术皆以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自建国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产生的深刻变化,以往这种通过“父传子”、“师带徒”的传承模式逐渐从自给自足的家庭式作坊迈向了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发展道路。当饱经沧桑的江苏手工艺面对不同时期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变化时,手工艺经济结构和经营模式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现代高科技和机器工业化正在迅猛发展,而江苏手工艺如何从“单一”走向产业“多元化”已成为一项日益严峻的课题。因此,对这一历史脉络的梳理与整合则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本文立足于江苏手工艺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把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三个重要阶段来考察,分别对这三个时期手工艺经济发展的概况、生产方式、手工艺人生存境遇及相关政策等方面予以总结,以个案研究为取证对象,在史论结合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的手工艺经济发展历史进行论述,从而为今后江苏手工艺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照。但是,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传统再次遭遇现代的时候,如何让这些古老的手工艺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如何使传统与现代更好地结合?既能让江苏手工艺产品在全球化市场占有中俯视世界,又能使江苏手工艺经济可持续性地发展,这无疑是当下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必然思考的问题。上述诸元都将是本文探究之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