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勘探已经历了5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发现了威远气田、资阳和龙女寺含气构造。继威远气田发现之后,一直未有重大突破,直到近年来在川中高石梯-磨溪构造带发现了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和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从目前的勘探和开发情况来看,不同构造条件下,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的富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威远震旦系圈闭天然气充满度仅25%,资阳构造现今仅为残留含气构造,中石化在紧邻威远气田的金石构造钻探金石1井失利,高石梯-磨溪震旦系和寒武系为特大型气田。本文以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的形成与演化以及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作为本文的主线,对不同构造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的差异性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认识。对金石、高石梯-磨溪以及威远-资阳三个典型构造震旦系储层的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沥青含量进行了横向对比,认为高石梯-磨溪地区、资阳地区灯影组的储集物性最好,大规模的溶蚀孔洞发育,孔洞内充填的沥青含量较高;威远地区岩溶洞穴相对高石梯-磨溪和资阳构造要少,但裂缝的发育程度明显更高,储层渗透率较高;金石构造溶蚀孔洞欠发育,储集物性最差,孔洞内几乎无沥青充填。对比和分析了高石梯-磨溪构造与威远-资阳构造震旦系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差异性,并与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石梯-磨溪构造震旦系沥青与寒武系筇竹寺组泥岩相关性最好,其次是灯三段泥岩,而陡山沱组泥岩和灯影组碳酸盐岩,不是研究区的有效烃源岩。对比和分析了不同构造天然气的组分特征及同位素特征的差异性,将研究区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划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是威远构造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第二类是高石梯-磨溪构造龙王庙组天然气和威远构造震旦系、寒武系洗象池组以及奥陶系的天然气,这类天然气主要来自于筇竹寺组烃源岩;第三类是高石梯-磨溪构造灯影组天然气,主要表现为沥青裂解气的特征。根据不同构造震旦系-下古生界储层孔、洞、缝充填物的相对关系,结合流体包裹体特征及锶、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确定了高石梯-磨溪构造和威远-资阳构造震旦系-下古生界流体的充注序列及流体来源,对比了不同构造流体充注特征与保存条件的差异性。在原油充注以前高石梯-磨溪构造震旦系-下古生界地层中多存在流体的跨层流动,保存条件相对较差,而威远-资阳地区流体未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跨层流动,保存条件较好。在原油裂解后两个构造均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破坏。在构造演化史与生烃演化史恢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不同构造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改造(散失)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动态匹配关系。对不同构造的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成藏模式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按照桐湾运动的暴露剥蚀→拉张槽的形成演化→古隆起的演化迁移→喜山运动的隆升变迁的思路,对研究区震旦系-下古生界的油气成藏过程和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桐湾运动的暴露剥蚀控制了不同构造区有利储层的发育部位及发育程度;拉张槽的形成演化控制了生烃中心的发育部位和不同构造区有效的输导系统的形成;古隆起的演化迁移控制了不同构造区古油(气)藏的演化历史;喜山运动的隆升定型最终控制了不同构造区现今天然气的分布和富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