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等具有重大意义。残疾人是一个有着特殊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就业问题既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残疾人及其家属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实现残疾人有效就业,既是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迫切需求。 本文试图以社会福利视角下的需要理论、增权理论为理论基础,采取文献研究、实地研究的方法,借助上海市“阳光基地”的行动实践,在对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服务的供给、递送以及消费三个方面,对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的输送困境予以探究,主要考察了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制度障碍、服务递送环节的资源耗损以及服务消费时的信息壁垒三个问题。研究发现,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存在供需不适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会发现,制度障碍导致服务目标的偏离,使得服务供给难以真正符合残疾人的需求;资源耗损导致服务难以有效进行递送,信息壁垒的存在导致残疾人难以真正体验到满意的服务。在对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的输送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权能的缺失和社会性不足可构成导致目前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社会质量不高的解释框架,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的发展首先需要完善的政策作保证,其次需要丰富的资源做媒介,最后需要高效的支持做后盾。在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体制下,一方主导、多方参与的行动逻辑些许能够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的结构性发展,而从制度、资源、信息等方面实现增权,会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水平,增进残疾人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