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辣椒土传病害是由辣椒疫霉(Pytophthora capsici)、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土传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严重影响设施辣椒栽培,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辣椒疫病在全国各地发生普遍,发病周期短,蔓延快,防治相当困难。长期以来,溴甲烷作为常规土壤处理剂,广泛应用于土壤消毒。但是,随着2015年溴甲烷的全面禁用,对新的高效土壤消毒替代技术的需求迫在眉睫,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主要是利用菜粕类有机肥对土壤生物熏蒸处理防治辣椒疫病,且比较了化学合成与硫代葡萄糖苷(GSLs)降解的异硫氰酸酯(ITCs)对辣椒疫病的防治作用。开展了室内抑菌实验、干燥器模拟实验、温室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最后,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土壤熏蒸处理前后和盆栽实验中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多样性。采用室内平板培养的方法分别测定了棉隆、芥末精油、异硫氰酸苯酯三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学药剂对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异硫氰酸酯类化学药剂的挥发性毒力和非挥发性毒力差异很大。挥发性毒力:芥末精油>棉隆>异硫氰酸苯酯;非挥发性毒力:异硫氰酸苯酯>芥末精油。芳香族异硫氰酸酯挥发性毒力弱于脂肪族异硫氰酸酯,但其溶于培养基时毒力较强。异硫氰酸酯类化学药剂抑制孢子萌发的作用强于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室内平板抑菌实验测定两种菜粕RSM1、 RSM2挥发性和水溶性水解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菜粕RSM2的抑菌活性大于菜粕RSM1.病原菌孢子对菜粕挥发性水解产物的敏感性高于菌丝;相反,病原菌菌丝对菜粕水溶性水解产物的敏感性高于孢子。室内干燥器模拟生物熏蒸实验中,添加0.4%(w/w)菜粕RSM2到土壤中生物熏蒸可以达到与棉隆化学熏蒸相似的效果。处理温度35℃,土壤持水量70%时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的作用最强。延长熏蒸时间至15d可以彻底杀死病原菌。不同品种及用量的菜粕防治辣椒疫病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莱粕0.2%(w/w)RSM2土壤熏蒸处理后,对辣椒疫病的防效较高。生物熏蒸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熏蒸温度保持35℃以上,土壤持水量80%,熏蒸时间20d可以提高生物熏蒸的效果,使防效达到90%以上。辣椒疫病田间防控试验表明,利用菜粕类有机肥对土壤进行生物熏蒸提高了土壤中真菌和防线菌的数量,减少了细菌的数量,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且明显增加辣椒产量。采用传统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技术对土壤熏蒸处理前后及盆栽试验结束后根际土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平板计数结果表明,化学熏蒸大大降低土壤中辣椒疫霉、真菌、细菌的数量;菜粕生物熏蒸对土壤中辣椒疫霉数量的控制作用不高,增加土壤真菌的数量,对细菌和放线菌的影响不大。DGGE结果表明,化学熏蒸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远大于生物熏蒸。生物熏蒸后,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增加,而化学熏蒸破坏了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生物熏蒸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土壤中添加了新鲜有机质诱导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促使群落结构变化。对菜粕类有机肥的的防病机理还需深入研究。菜粕类有机肥的水解产物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温室盆栽实验也显示出其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防效。田间应用结果表明,生物熏蒸不仅能降低辣椒土传病害的发生率而且能提高产量。菜粕类有机肥在防病的同时兼具有机肥料的功效,应用前景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