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相对少见、慢性、反复发作的,累及结肠或直肠粘膜的炎症性疾病。本病通常是终生性的,病情可影响患者的情感和社交方面。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准的日益提高,近年来其发病率也有明显增高趋势,是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当前,对UC患者的治疗目标除了是控制发作,维持缓解,更强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国外对UC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较多,并将其作为评价各种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由于国内外文化背景、经济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国外研究结果未必能准确反映国内UC患者的情况,而且目前,国内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甚至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寥寥可数,与中医相关的报道更是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务人员对该病的全面的认识及制约了中医治疗对改善该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优势发挥和推广。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3所中医医院的34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横断面调查,主要测量工具包括:简体中文版IBDQ,中文版SF-36、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UC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饮食习惯、疾病相关指标(病情、病期、病程、中医证候类型)、生存质量,并与30名正常人作比较。并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影响UC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1)UC患者的IBDQ得分为164.81±25.33,与我市同类研究结果相类似。UC患者的SF-36得分为67.27±14.2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SF-36得分84.79±8.20(p<0.01)。(2)30-50岁组UC患者的IBDQ和SF-36总评分最低(分别为163.71±22.05和63.21±14.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岁组的患者在SF-36生理功能维度的评分最低,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3)中等教育程度UC患者生存质量较初级及高等教育程度患者低,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差异具统计学意义。(4)中型患者的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轻型患者(p<0.01)。重症患者在肠道症状、社会能力得分和IBDQ总分方面均显著低于轻型及中型患者(p<0.05)。(5)活动期UC患者在IBD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低于缓解期患者,(p<0.05),除在SF-36除躯体疼痛方面,其他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而缓解期患者SF-36均分及与生理、精神健康有关维度的评分低于正常组(p<0.01),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不同。(6)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对生存质量影响的因素为:病情和病期。(7)吸烟、喝浓茶、嗜肉食会降低UC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影响不明显;嗜辣组UC患者较不嗜辣组生存质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实证UC患者生存质量低于虚证组和虚实夹杂组,在活动期尤为显著。(9)简体中文版IBDQ的Cronbach’s alpha为0.8071,与中文版SF-36的相关系数(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为0.657,p<0.001。结论:(1)中年(30-50岁)、中等教育程度UC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应予以重视;(2)控制病情,维持缓解是提高UC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3)重视祛邪实将有助提高UC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对于活动期的患者。(4)简体中文版的IBDQ信度、效度良好,是评价我国UC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较好的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