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历来是众多专家、学者、政府部门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稳定繁荣。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采用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非均衡策略带来了东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形成了以广东、上海等地区为核心的增长极。但是通过对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在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的步伐缓慢,东中西的经济、社会差距越来越大。本文在研究我国各地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差距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基础条件的差异、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地方政府职能发挥的不当。笔者认为一方面在基础条件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在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下,各地区的基础条件差异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作用不会太大;同时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策略则对以往的国家倾斜政策做出了调整,将各地区置于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职能的发挥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认为地方政府主要通过提供完善的制度环境和优良的公共产品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从而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根据Panel Data模型的分析结果,我们基本上对地方政府职能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归纳出以下几点:1、各地区的制度环境通过对本地区社会经济利益关系进行协调,从而对生产要素产生不同的吸引程度,因此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2、政府支出上略有不同,对于发展较快的地区,政府投资对于经济的拉动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对于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却能带动相关投资,产生一定的正向效果;公共产品的提供上,无论是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相对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都较强。因此缩小地区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应进一步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真正建立起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