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性、文化观、意识形态角度对比研究《老人与海》张爱玲、余光中、吴劳译本的语言风格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x789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照研究《老人与海》张爱玲、余光中、吴劳译本的语言风格。三位译者的语言对比鲜明,且三种风格在现代中文文学语言中有代表性。本文从选词、句法两个层面对照分析三个译本的语言风格,并从译者的美学、意识形态、文化观念角度分析语言风格的成因,发现余译的语言在美学上体现了他将传统诗文的高度韵律化、用语经济的特色引入小说文体;意识形态与文化观念上,他同中国语言、文化传统亲近。张译在美学上注重流畅,文体书面化,不归化也不过度异化;意识形态与文化观念上,与中国传统、普罗思潮、西方技术文明均保持距离,与现实种种均有疏离。吴译选词普罗化,文体口语化,但欧化句式较多,在美学上是一种矛盾文体;文化与意识形态方面,既反映了社会主义普罗意识形态对他的影响,又反映了八十年代注重外国思潮的风气下,他从旧日的政治所施加的意识形态中获得的自由。本文还从译入语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三位译者的语言风格所包含的语言特征,实际在近现代中国普遍存在。五四运动以白话取代文言,模仿口语成为书面语的一个追求。然而白话对文言仍有借鉴,或出于口语的不足,或出于对语言传统的重视,有的作者会写出文言化的白话。西方语言对白话的影响体现为欧化句式。并且现代中国文学语言与其说是文学性的,不如说是政治、意识形态式的,政治、社会的考量与压力潜藏在语言风格的背后。本文还将E.D.赫希的阐释学理论引入翻译分析,指出译者所意向创造的语言风格与读者所识别出的语言风格间存在距离。因此,同一译入语文化中,不同时代、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不同美学观念的读者对同一客观译文的语言可能有不同的主观印象。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自拟益肺健脾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的患者6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肺健脾汤。两组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肺通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分析了近代上海工业集聚与扩散机制。开埠通商、设立租界和国外投资等外生冲击开启了近代上海工业集聚过程,本地市场效应和生活成本效应生成的集聚
该文通过调查研究,对目前旅游开发中关于生态保护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旅游景区中游客容量的理论探索、景区内接待设施量的规划以及景区周边农家乐的规划等问题是影响
高管薪酬體系的发展使得会计核算更合理,薪酬内容更充实,各种福利的确认更加明确细化,这些都表明了对企业薪酬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会计体系在趋同于国际会计体系的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