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量番茄新种质的创制及其高产基因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wi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em.Mill)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产量育种是番茄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野生的番茄资源存在增加产量的高产基因,利用这些基因对于拓宽番茄种质和番茄产量育种均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国内外研究者从野生番茄中共鉴定了40多个与番茄产量有关的QTLs,建立了高产QTL近等基因系(QTL-NILs)。例如TA1229就是野生多毛番茄(L.hirsutum)LA1777的1个渐参系,它以普通番茄E6203为遗传背景,含有来源于多毛番茄LA1777第一染色体底端的长约24cM的DNA片段。研究表明,此片段上含有增加番茄产量的QTL(s)。 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TA1229和9706为主要材料,建立了TA1229和9706的BC1代群体,发展了该外源染色体片段上的CAPS和AFLP标记,并对增加产量的QTL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将潘那利番茄图谱上的RFLP标记转化为易于操作的PCR标记,克服了RFLP标记的操作复杂、耗时长、需要放射性步骤和成本高的缺点。对8个RFLP标记进行了CAPS转化分析,获得了5个可用于多毛番茄的CAPS标记。利用这5个CAPS标记(TG17、TG53、TG158、TG476和TG580)对TA1229、9706以及BC1代的160个单株进行遗传分析,获得了与预期结果一致的多态性。 (2) 利用100个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进行AFLP分析,共发展了40/50、37/60、35/44、33/50、42/44、32/44和35/51这7个AFLP标记。 (3) 构建了番茄第一染色体底端18.3cM片段的分子遗传图谱。图谱由12个标记组成,其中包括新建立的5个CAPS标记和8个AFLP标记。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5cM,最小距离是0.24cM。 (4) 在BC1代中,对影响番茄产量的各个分量进行田间调查。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筛选,结合软件MAPQTL4.0分析,在多毛番茄第1染色体底端找到了一个控制番茄成熟果实平均重的QTL。研究得到了16株以9706为遗传背景,且含有此QTL的番茄材料;并将其定位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