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70年代起,麦金农和肖对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的研究就开始引领了一场金融自由化的热潮,很多国家也因此走上了利率市场化的道路。利率市场化改革确实对国家的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但是利率的大幅度波动却使得银行利差减少,对于还没有对利率波动做足准备的商业银行来说,利率风险会导致这些银行面临破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一直贯穿着金融市场发展的全过程。从1996年央行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开始,央行逐渐放开对利率的管制,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的方式逐步实现了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以及贷款利率市场化。在政策的推动下,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推出市面,其最大的影响就是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2012年支付宝的注册用户超过7亿,大规模的用户体验为存款利率市场化提供了突破口。存款利率浮动从2014年开始逐步扩展到基准利率的1.5倍。2015年3月,周小川表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大概率事件,这表明利率市场化的完成指日可待。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双降”,更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同时央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由于利率还没有被完全放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暴露程度不大。但是随着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商业银行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利率风险的问题。由于商业银行掌握着我国大部分金融资本,如果利率风险管理不当导致银行破产,这将危及我国金融市场以及社会经济的安全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在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以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相关背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国内外文献综述。在第二部分,分别阐述了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依据。为了研究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变化,介绍了衡量利率风险的三个模型分析,即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持续期缺口分析和在险价值(VaR)分析。对于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外的利率市场化下国外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措施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第四部分,在阐述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基础上,用实证方法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利率风险的变化趋势,再分析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程度。最后在第五部分进行总结,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给出了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选取所面临的风险中的利率风险进行研究,并结合国内外对比、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创新之处;在实证方面,首先本文运用在GED-GARCH模型基础上的在险价值(VaR)分析对商业银行的总体的利率风险进行研究,然后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家商业银行通过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分析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暴露程度。这样既可以在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利率风险进行研究,又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出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所面临的利率风险程度。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文献的选取上,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时间比较晚,所以相关文献研究的不多。相比较于国内文献,对国外文献阐述的比较多,但又由于获取国外文献的途径有限,有些文献的年代比较久远,这就使得相关文献有待完善;在模型实证研究中,对在险价值(VaR)的后验检验只采取了简单的失败率检验,并没有进一步用数理统计来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