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镍是人类在职业和环境中广泛接触的一种金属元素,是动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均已证实镍的职业性接触可以引起癌症,主要是肺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1990年将镍及其化合物列为第一类致癌物。其中尤以镍尘Ni3S2致癌性最强,其次为Ni2O3。近年来,含镍产品的广泛使用使得镍在其生产、再利用以及处理的各个阶段都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的污染。人类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之广泛接触,使得大量镍和镍的化合物通过职业和环境接触沉积于体内,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有关镍致癌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镍诱导突变的形成,继而导致癌相关基因表达异常,诱发肿瘤的形成,例如利用镍诱导肺癌发生时P53基因出现碱基G→T的转换,但可以肯定的是镍是一种低诱突变剂。二是镍诱导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可以导致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损伤,例如DNA损伤或染色体断裂,影响癌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三是镍诱导细胞内信号转导的改变,如镍可诱导3T3细胞中NFκB的表达,继而导致肿瘤的形成。四是除了镍直接诱导基因组的改变,影响基因表达之外,人们发现镍可以通过表观遗传学的改变,继而影响癌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目前有关镍诱导肿瘤发生以及急性肺损伤的研究很多,也提出了许多有关镍诱导细胞转化的假说,但是由于镍在人体中代谢的复杂性,有关镍导致肺癌的机制并未完全明了,因此本论文将从镍化合物诱导细胞转化、影响抗氧化系统及相关酶类的基因表达以及表观遗传学改变等三个方面对镍的致癌机制进行初步的研究,试图为职业性肺癌的化学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方法 Ⅰ 体外运用不同浓度的Ni2O3(0.5~2.0mg/L)多次处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利用刀豆凝集素A(ConA)凝集试验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进行转化细胞的恶性鉴定。使用不同浓度的硫化镍(Ni3S2)、氧化镍(Ni2O3)和硫酸镍(NiSO4)处理HLF细胞,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检测细胞DNA损伤程度。Ⅱ体外用Ni2O3(5μg/ml)处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观察细胞存活率及活力,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