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蛹虫草属于子囊菌纲中的虫草属真菌,具有和冬虫夏草相似的药理作用。由于蛹虫草菌生长条件不很严格,可以在多种人工培养基上发育出子实体,所以,对蛹虫草的开发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和生物活性成分方面,对于蛹虫草菌丝生长、子实体分化发育的特征特性及其规律,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在实际栽培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分化发育条件,菌种质量以及菌丝生长会出现很大差异,导致子实体分化发育不整齐,甚至不能出草,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以实验室保藏的九株蛹虫草菌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分析以及培养观察筛选出优良菌株;再采取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蛹虫草的液体及固体培养条件,测定不同生长阶段培养基质中主要酶活性变化;最后对蛹虫草子实体分化及生长过程的生理特性及形态变化进行了总结。主要结果如下:⑴对九株蛹虫草菌进行拮抗试验,结果显示C1、C2、C9之间无拮抗现象,菌丝生长融为一体呈灰白色稀疏绒毛状;C3、C4、C5、C6、C7之间无拮抗现象,菌丝呈白色圆环匍匐状;C8与其他各菌都有拮抗现象,菌丝呈乳白色绒毛状。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六株蛹虫草菌在酶谱中各检测到一条酶带,其中C4、C3、C7、C8、C5、C2迁移率分别为0.41,0.45,0.47,0,0.46,0.36;说明C3,C4,C5,C7有亲缘关系,C2与C8跟它们没有亲缘性。各菌株进行子实体形态观察试验得出,C6的子实体生长旺盛,呈橙黄色,产量达8.7g/瓶;C2、C8只是菌丝生长而且菌丝色泽和长势都较差,见光后不转色,不长子实体。在此条件下菌丝体干重分别达3.7g/L,3.9g/L。子实体形态观察与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综合得出九种蛹虫草菌分为三类,分别为C1、C2、C9为一类,C3、C4、C5、C6、C7为一类,C⑵ 以C6为出发菌株,筛选出适合菌丝生长的斜面培养基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碳氮源为蔗糖和蛋白胨,各种因素对菌丝干重影响的显著性依次为氮源>菌种种类>碳源;温度>初始p H值>摇床转速。比较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得到适合菌丝生长的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1L水中含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蛋白胨3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0.2g,VB110mg。⑶对子实体培养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出有利于子实体生长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培养料小麦40g,营养液60m L,其中营养液包括:1L水中添加蔗糖20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0.2g,VB110mg,蚕蛹粉0.5g。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2℃,空气湿度80%,光照强度200lux,在此条件下蛹虫草菌丝转色快,子实体生长健壮,颜色鲜艳橙黄,生物学产量高。⑷测定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中培养基的主要酶活及总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在菌丝生长时期酶活性较低分别为1.14U、2.6、5.6U;在子实体生长期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0.71U、8.4U、44.8U。随着子实体生长,基质中总糖、还原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处于先升高后又下降的趋势。在菌丝生长期分别为0.347 mg/g、0.131 mg/g、3.2 mg/g,在子实体生长期分别为0.671mg/g、0.427mg/g、5.6mg/g。⑸蛹虫草从接种到子实体成熟经过菌种萌发期、菌丝扩展期、菌丝转色期、原基分化期、子座形成期、子实体分化期、子囊和子囊孢子发育期、子实体成熟期这几个时期。从营养生长再进入生殖生长直至成熟,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0~60天。菌种萌发一般需要一周左右,菌丝呈白色绒毛状。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菌丝结构致密呈树枝状,有隔膜,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切片结果显示,在成熟的子实体,子座周围无规律分布着子囊壳释放出的大量孢子。子囊里一般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一般5个或6个排列,子囊孢子间有隔膜分结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