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微型金融在全球众多发展中国家取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正规金融机构的有效补充。不同于传统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金融机构,微型金融机构(MFIs)需要兼顾“双重底线”——实现可持续性经营并覆盖贫困人口。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微型金融业商业化发展趋势的逐步增强,一些微型金融机构不再瞄准贫困者,而是开始将贷款对象延伸到较为富裕的借款者,以覆盖高额经营成本进而维持可持续经营,该现象引发了学者们对于微型金融机构是否出现“使命偏移”的讨论和研究。本文围绕国际MFIs的使命偏移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部分,阐述了MFIs使命偏移的具体涵义和衡量指标,探讨使命偏移的发生原因和其负面影响,并分析使命偏移的核心问题——MFIs实现自身可持续性和对贫困人口的覆盖深度间是否存在冲突。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选取了涵盖国际上131家MFIs和214家MFIs的两类样本,建立2001-2013年间的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相关指标实证分析各因素对MFIs实现其对贫困人口覆盖深度的影响,包括财务绩效、机构性质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三类指标。MFIs的财务绩效指标包括机构的每笔贷款平均成本、风险控制水平、盈利能力和经营可持续性等;模型还纳入了反映机构性质的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如机构的成立年限、是否以盈利为目的、是否受监管等;此外,创新性地在模型中加入影响MFIs的宏观经济环境指标,包括国外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国内私营部门信贷水平占GDP比重和信用信息深度指数等。其中,根据财务绩效变量中的经营可持续性指标和贷款覆盖深度的关系,推断出MFIs是否存在使命偏移迹象。检验结果表明MFIs追求高的经营可持续性会降低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覆盖深度,可能引发使命偏移问题;MFIs的财务收益、每笔贷款平均成本、宏观经济环境、机构具体性质等因素均与MFIs的覆盖深度和使命偏移问题相关联。最后,根据对使命偏移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微型金融机构恪守双重底线的相关对策建议,谨防使命偏移问题的产生或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