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研究混合植物蛋白源(豆粕和花生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饲料利用以及体组成的影响,探讨饲料中豆粕和花生粕混合蛋白源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通过研究膨化大豆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饲料利用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评估膨化大豆在凡纳滨对虾饲料适宜添加量;通过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虾体组成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探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实验结果如下:1.本实验设计三个混合蛋白源梯度,对照组M1含15%豆粕及20%花生粕,实验组M2-M4含17%豆粕及22.5%花生粕,实验组M5-M7含19%豆粕及24.5%花生粕。实验组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形式蛋氨酸来调节饲料蛋氨酸水平。喂养体重为0.3g的凡纳滨对虾56天。结果表明,饲料中混合植物蛋白源(豆粕和花生粕)替代鱼粉,不会对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饲料系数造成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全虾水分和肝体比不受饲料中混合植物蛋白源(豆粕和花生粕)替代鱼粉蛋白水平的影响,但对凡纳滨对虾全虾的灰分、脂肪、粗蛋白以及肌肉的灰分、脂肪和粗蛋白的影响显著。饲料中补充蛋氨酸,豆粕和花生粕混合蛋白源替代21.4%的鱼粉蛋白不会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2.采用8周的生长实验评价了使用膨化大豆在6个水平(0%、5%、10%、15%、20%、25%,分别对应对照组、5%ES、10%ES、15%ES、20%ES、25%ES组)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和血液非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虾初体重为1.01±0.01g,饲料粗蛋白水平为38.5%,粗脂肪水平为7.0%。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总摄食量最低(279.50g),显著低于各膨化大豆替代组(P<0.05);25%替代组的终末体重和存活率最低(77.78%和6.20g),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ES组(P<0.05);20%和25%ES组的具有相似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替代组(P<0.05);25%ES组特定生长率最低(2.89%),显著低于对照组、10%ES组和15%ES组(P<0.05),蛋白质效率呈现出与特定生长率相同的趋势;对照组的饲料转换系数最低(1.70±0.12),与10%ES组无差异(P>0.05),却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在对体组成的影响方面,随着膨化大豆替代量的上升,体蛋白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25%ES组体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ES组(P<0.05);而体脂肪则呈现出递增趋势。膨化大豆替代鱼粉并不影响凡纳滨对虾肌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对血液非特异性免疫方面,各实验组血液的血浆总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ALP)和酚氧化酶(PO)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生长为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膨化大豆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0-15%。3.用0%、2.62%、5.24%、7.86%、10.48%和13.10%发酵豆粕相应替代0%、7%、14%、21%、28%和35%的鱼粉蛋白的实用饲料,喂养体重为(1.01±0.003)g的凡纳滨对虾56 d,结果表明,过高的替代水平会降低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虾体水分、脂肪、蛋白和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血清酚氧化酶活性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水平的提高显著升高,发酵豆粕体现出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量替代比例为14%,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