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经济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塑造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乡村电子商务产业与空间集聚的实体形态——“淘宝村”。作为一种全世界特有的经济现象,“淘宝村”为“互联网+”时代农村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路径,逐渐成为城乡发展研究中的新焦点。关于“淘宝村”的研究,国内外还主要集中在“淘宝村”的模式、规模及分布特征等三个方面,涉及空间的研究还较少,基于个案的空间实证分析更是少之又少。本研究以广州里仁洞村为实证研究案例,从社会空间的研究角度出发解剖里仁洞在“互联网+”时代的变迁过程,弥补了已有研究在个案空间实证上的欠缺,丰富了“淘宝村”的实证研究体系,为“互联网+”时代的城镇、乡村规划及未来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规划提供借鉴。在理论方面,对产业集群、专业村的相关研究及列斐伏尔、大卫·哈维等学者的空间生产观点进行了回顾,为实证分析奠定基础。在实证分析方面,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通过对里仁洞“淘宝村代理村长”罗文斌的结构性访谈及文献研究,总结出里仁洞“淘宝村”的资本积累过程经历了初始萌芽、加速扩张、急剧收缩以及动态平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资本积累的动力机制因时而异。其次,通过问卷调研与实地访谈,对本地村民与电商从业者的群体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地缘与业缘高度重合的大量潮汕籍电商从业人员与里仁洞本地村民之间存在行为空间分异、作息时间冲突、社会网络隔离、配套需求错位等分异与冲突。最后,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对比分析和朝阳新区所有建筑的实地测绘发现:里仁洞“淘宝村”的空间变迁经历了由“核心”向“边缘”扩散、并向更远的地区“跳跃式”发展寻求空间修复的过程;与此同时,多样化的生活、生产业态逐渐在朝阳新区形成空间集聚与分化,出现了“前店后厂”、“上店下厂”、“上店下铺”等混合形式。总的来说,里仁洞“淘宝村”的电子商务经济本质上属于机会创业型经济,对空间的“驻扎性”较弱。里仁洞的淘宝电商产业近几年虽然发展迅猛,但经济的增长并未带来社会关怀和人力资源的提升,学历、家庭等社会资本的累进也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