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背景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进入城市中的农民已经形成了一个数以亿计的群体——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农民工群体如何实现自身社会角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以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社会,这一系列问题不仅被大众媒体所关注,也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的焦点。
本文以广东省东莞市同沙工业园区某厂的手工劳动者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三个角度对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进行了研究。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包括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相关研究及实证研究、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基本状况介绍。
第二部分从工厂入职、生产车间以其与生产空间连为一体的生活空间三个方面研究手工劳动者的经济适应。笔者认为,通过长时间和重复性的手工作业手工劳动者经济层面的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但在收支状况、住宿环境等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第三部分从休闲娱乐方式、社会网络、强关系与弱关系三个方面分析手工劳动者的社会适应状况。手工劳动者的休闲生活单一乏味,社会网络交往有局限性,缺乏与城市人的互动,依赖强关系形成的纽带。
第四部分从对城乡的评价与态度、自我身份认同、迁居意愿、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手工劳动者的心理适应几个角度探讨手工劳动者的心理适应。经济收入、工作环境、消费水平的改善并不缩小他们与城市人的差距,他们渴望摆脱工厂生活,但成为真正的城市人是十分困难的。
第五部分针对前面部分的内容,由个人资本、社会资本、社会制度三个着眼点出发,对影响城市适应的因素进行了概括。低层级的手工劳动者在城市适应问题上面临着各种阻碍和限制。
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