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空间表述能力的培养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强调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表述能力,是提高学生地理空间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文献法,首先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将地理空间表述划分成三个维度:地理空间位置表述、地理空间分布表述、地理空间关系表述,在此维度之下又进一步划分了地理空间表述的层次;同时,详细阐述了语言、图像、数学、数字和认知五种空间表述方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理空间表述能力培养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指向性要求;另外,根据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质,以及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本文将地理空间表述能力培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划分为三个水平:展示水平、教师操作水平和学生操作水平。本文运用课例研究法,以地理空间表述的维度、层次、方式,以及信息技术的类型、应用水平作为主要指标,编制了“地理空间表述能力培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量表,总结出当前地理空间表述能力培养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并从中得到启示:一是从信息技术的种类来看,除多媒体演示文稿外,应用较多的主要是移动终端及APP、Google Earth、信息化教学平台;二是从不同表述层次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来看,不同信息技术工具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地理空间表述层次;三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展示水平和教师操作水平为主,应加强信息技术在学生操作水平的应用,当囿于条件限制无法达到学生操作水平时,教师应通过问题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获取地理信息,进行空间表述。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空间表述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基于虚拟地球的地理空间位置表述、基于电子地图的地理空间分布表述、基于制图工具的地理空间关系表述、基于移动终端的地理空间表述能力培养。并以基于虚拟地球的地理空间位置表述和基于电子地图的地理空间分布表述为例,设计了教学案例,对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空间表述能力培养策略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对如何基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表述能力进行探讨,一方面有利于空间表述能力培养方式的理论构建,促进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素养。
其他文献
X射线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和无损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对轻元素所组成物质的检测,X射线相衬成像应运而生。近二十年来的研究使得X射线相衬成像有了迅速的发展,而
设计了基于串行总线结构的开放型集散控制系统 ,采用 RS4 85协议进行主机与分布式智能控制单元之间的远距离通讯和控制。对集散控制系统中的硬件配置、软件结构、协议实现和系统扩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实现了双螺杆塑料挤出造粒机组中温控、电机和计量子系统的集散管理与控制。论文还针对机组温控系统的大滞后问题 ,通过对温控区间的合理分段 ,将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与经验和逻辑判断相结合 ,提出了改进的
针对现有高频海态雷达均为探测不同距离海域而专门设计,功能单一、通用性差的特点,提出了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开发新一代高频地波雷达接收机的思想,即在一通用硬件平台上,尽量
伴随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新高考改革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提出,为切实改进地理课程实施办法和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适应高中阶段“学考”和“选考”模式下对于地理教学活动发展和改革的要求,适应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地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发展的要求。尝试克服现有的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存在的导学案设计理念落后,导学案内容设计不合理、教学模式程序模糊等问题,在针对现有高中地理导学
心电图(ECG)信号具有准确周期性,各个心动周期(称其为帧)的ECG波形极为相似,将相邻两帧的ECG波形数据相减,得到值数据的波形比原始ECG波形量、数据值小、差值数据的DCT有效分量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