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实质是生产要素产出效率的区域差异为基础,研究公共产品供给对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影响,提出财政制度改进的思路和方法。研究过程中通过区域总产出模型进行理论分析,运用我国地级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全文由四个部份组成,依次为理论基础(第一章和第二章)、现状分析(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制度创新(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和结论(第九章)。第一章导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框架,并对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说明。第二章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研究的文献综述,介绍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方面的文献与市场机制视角、生产要素视角和政府行为视角的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研究的文献。第三章中国区域经济发散性分析,论证生产要素产出效率区域差异是中国区域经济发散的原因,指出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生产要素产出效率,区域经济发散是微观经济主体实现其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结果。第四章公共产品供给与区域经济增长,分析公共产品供给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最优化决策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论证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同时,公共产品土地价格效应对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解释经济聚集和经济辐射的形成过程。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通过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最优化决策影响生产要素流动,在具有较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地区形成生产要素积聚和经济聚集。公共产品效用受地域空间的限制,土地价格机制解决了公共产品拥挤问题;外围城市凭借与中心城市的邻近优势和中心城市公共产品外溢效应而受益,从而形成经济辐射。第五章公共产品区域竞争和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内生性,研究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内生性通过影响公共产品区域竞争推动区域经济发散。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决定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具有内生性。经济发达地区在公共产品区域竞争中处于优势,公共产品区域竞争扩大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第六章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研究,提出解决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内生性的思路,研究实现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均等化的财政制度安排。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是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基础,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内生性决定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增长需要财政制度创新。补偿性财政转移支付是在援助与赠与性转移支付基础上的扩展,补偿性财政转移支付以税收制度适用性的制度补偿、价格调控的产业补偿和经济运行的生态补偿为依据,可以消除累积性因素对区域间财政能力均等化的影响。以资本性公共产品为依托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利于控制地方财政债务风险,能够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自主权力。在土地财政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效控制土地价格上升的幅度和速度,预防土地价格过度上涨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中央政府应通过参与收益再分配实现土地财政实施的区域公平。第七章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公共产品选择研究,在解决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基础上研究公共产品选择标准和选择机制。公共产品选择应遵循公平中的效率和效率中的公平双重原则,合理确定财政支出中生产性公共支出和消费性公共支出的比例。公共产品选择的民主决策有利于提高公共产品供给与社会成员需求的吻合度,民主决策可以与各级政府财政预决算审议相结合。第八章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公共产品供给范例分析,研究公共产品供给在经济辐射战略中的运用。承接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是经济圈经济发展的常规路径,在常规路径中苏州经验显示外围城市应积极实施产业对接,优先供给交通运输类和工业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扩大中心城市经济规模是经济圈经济发展的逆向路径,重庆经验显示充分的工业化过程有利于提高交通运输类和工业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第九章总结与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对将来在该领域更深层的研究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