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酸盐岩油藏最突出的问题是极强的非均质性和双孔隙网络特征。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属于该特殊类型油藏。它是经多期构造破裂与古风化岩溶共同作用形成的、以灰岩岩溶为主控因素、以储集体控藏和缝洞系统控藏为主的溶洞一裂缝型复杂油气藏,表现为其不规则形态和不均匀分布、裂缝溶洞发育不均一、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等特点,认识和评价该类储层属世界性难题。本论文力求充分利用各种开发生产的动态信息,按照事先确定的研究和评价方法及思路,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结合塔河油田动静态资料分析,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3类:洞穴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4、6区各挑选出若干样本井段,综合判别结果符合率均在80%以上。2.在储层类型已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方法所进行的流体性质划分,并用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来验证,总体回判率也较高,证明所用方法真实可行。3.碳酸盐岩核磁测井的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的关系并不象砂岩的关系那么好,主要原因是由于碳酸盐岩孔隙的核磁表面驰豫较大,使孔隙内核子的驰豫速率明显比砂岩快,仪器信噪比不够高,碳酸盐岩有效孔隙半径下限对应的驰豫时间T2落在仪器的死时间内,测井效果不理想。另外,岩心取样时只能取到低孔隙的岩样,对裂缝、溶孔发育的层位很难取得岩心,因而分析孔隙度基本为基质孔隙度。4.以核磁孔隙度、可动流体孔隙度为基础,结合电阻率等常规测井资料,根据一定的测井解释模型,可以进行储层含油气饱和度的定量解释,从而为油(气)层的评价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测井及判别方法。5.通过测井解释认为:Ⅰ、Ⅱ类储层厚度在纵向上自上而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塔河4区储层主要分布在风化面下200~260m以上范围内,而塔河6区储层主要分布在风化面下300~350m以上范围内。6.据塔河油田4、6区储层的三维地质建模,将多种随机建模方法所模拟的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对比分析,最终确定用序贯指示模拟法和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起来的储层模型和属性模型较为接近真实地层,其模型上有利储层发育部位平面上与局部构造高部位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Ⅰ、Ⅱ类储层厚度在纵向上自上而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横向上储层分布具有严重的不均质性,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可寻,说明储集体的发育明显受构造变形程度和岩溶作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