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代际的更替,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被人们所熟识。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更高,思想更为自由,又长期在城市中生活,对社会、教育等方面的认识较上一代农民工更多更清楚,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性,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是怎么样?为什么形成这样的教育期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和教育行为是否一致?当下的教育能否满足他们的期望?为此,家庭、社会、学校又能做些什么?已有研究大都把教育期望定义为父母对子女学业成就和学历的期望,而在教育的过程中及对子女的道德品质的期望均没有涉及到,而这正是本研究的研究重点。结合本研究目的,本研究把教育期望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在孩子接受何种教育的期望上,主要包括学校类型、老师教学、学业成绩、家校合作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对学校类型的期望是偏好重点,对老师教学的期望是宽中有严,对学业成就的期望是快乐成长,对家校合作的期望是方式多样。二是在子女通过教育获得何种收益的期望上,主要包括学历、职业、道德品质、生活能力以及人际关系五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对学历获取的期望是追求偏高,改变命运;对职业偏好的期望是轻松稳定,待遇从优;对道德品质的期望是积极开朗,优良品行;对人际关系的期望是互相帮助,亦师亦友;对生活能力的期望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究者从经济水平与自身定位、人际关系与攀比心理、生存竞争与代沟消解三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为什么对子女形成这样的教育期望。通过对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期望和教育行为既有一致性,也有不一致性。不一致性表现在学校类型、学业成就、家校合作三个方面,而一致性表现在道德品质和生活能力两方面。之所以两者存在差异,研究者从教育资本与其有限性、教育期望与陪伴空缺、教育需求与权利受限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教育期望和教育行为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无奈,为改变这一情形,研究者从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提出了建议。在家庭方面,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教育的质量;在社会方面,改变新生代农民工外乡人的身份待遇;在学校方面,优化课堂教学,营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