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杨荣建文二年(1400年)入仕,在朱棣取得“靖难之役”(1399年-1402年)胜利后加入朱棣阵营,成为首批内阁大臣之一,深受朱棣器重。永乐时期,杨荣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有较大贡献,并曾一度出任内阁首辅。仁宗宣宗时期,虽然其首辅位置为杨士奇所取代,但作为次辅的杨荣仍然尽心竭力辅佐二帝,创造了为后世所称道的“仁宣之治”。杨荣入仕之初,正逢“靖难之役”,是明初政局较为动荡的一段时期,可以说杨荣的政治生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荣建文二年(1400年)入仕,在朱棣取得“靖难之役”(1399年-1402年)胜利后加入朱棣阵营,成为首批内阁大臣之一,深受朱棣器重。永乐时期,杨荣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有较大贡献,并曾一度出任内阁首辅。仁宗宣宗时期,虽然其首辅位置为杨士奇所取代,但作为次辅的杨荣仍然尽心竭力辅佐二帝,创造了为后世所称道的“仁宣之治”。杨荣入仕之初,正逢“靖难之役”,是明初政局较为动荡的一段时期,可以说杨荣的政治生涯正是明代政局由动荡逐步走向稳定的一段时期,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杨荣参与了多次重大的政治和军事决策,比如迁都北京、成祖北伐、平定汉王、弃置安南等事件,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杨荣作为内阁首批大臣之一,见证了内阁制度的发展,在他出任首辅和次辅的几十年中,内阁权力逐渐增大,地位逐步提高,可以说杨荣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内阁制度的逐步完善,也对明前期的政局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
本研究基本涵盖了杨荣在明初期政局上的主要活动和主要贡献,并借此来分析杨荣在明前期政局中所扮演的政治角色,进一步确认他与明前期政局发展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选题意义与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基本内容;第二部分是杨荣主要的军政贡献,主要对成祖北伐、平定汉王、弃置安南、迁都北京几件杨荣所参与的重大国家决策进行叙述,分析杨荣在其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正史书写中的杨荣性格及政治主张;第四部分是杨荣在明前期政局中所扮演的政治角色,此部分主要从杨荣政治角色的变化、杨荣与内阁制度的发展、杨荣与宦官专政的出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对本研究进行了一个基本的总结归纳。本文最后附有杨荣大事年表。
其他文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直接促成了日本“满洲移民”计划的进一步发酵。其中,第一次武装移民作为在日本移民侵略东北史上一次转折性的移民活动,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文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分四部分对其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在梳理事变前试验移民的基础上,总结出日本前期移民活动失败主要是缺乏政府重视和资金支持、经验不足等因素所致。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从“满洲”战略价值出发,试图通过转移人口解决国内危机,同时,将
内藤湖南是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学术成就显著。本文主要以内藤湖南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相关内容、理论进行考察后,试图从其展现出的“中国文化观”与“政治目的性”入手,评判内藤的主要史学思想。第一部分细致梳理内藤湖南个人经历及所处时代背景。通过对内藤幼年所受汉学教育、中年长期记者经历、晚年大学学术研究的梳理,阐明内藤湖南史学思想形成的基本脉络。第二部分对“文化中心移动说”相关理论、概念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宋真宗封禅活动的每个部分是如何运用道教理论和道教思想来为自己封禅活动的合法性创造条件的。同时在人员的使用上又是如何为封禅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造理论依据的,揭示宋真宗对前代的封禅活动进行损益斟酌。该文章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分为选题依据以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内容这几个部分。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宋真宗在封禅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是如何运用道教的理论来为自己封禅的合法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是美国中国学的创建者和领军人物,是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有一定建树的历史学家。费正清的学术思想未能塑造成具体的系列理论,只有观点的表达以及对中国研究范式的解读。其中,费正清提出的中国研究模式“冲击—反应”曾一度成为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主流思想,也成为了费正清关于中国研究的主要观点。费正清的学术观点在不同程度上显现了西方中心论的倾向,强调西方种
公益捐助是古典社会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盛行于古代希腊和罗马,罗马帝国前期(公元前27年—公元192年),公益捐助现象十分繁盛,尤其在公共建筑领域,罗马富人贵族的慷慨捐助,促进了罗马城市建筑的繁荣和城市化的发展。本文通过探究罗马帝国前期公共建筑领域公益捐助的发展概况,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动机及其对罗马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笔者就所搜集的资料,梳理了这一问题的国内外研
宗藩问题是明代中后期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对明代中后期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而嘉靖朝宗禄问题引起的财政恐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礼部开始编纂《宗藩条例》,目的是调整明代宗藩问题。因此,《宗藩条例》纂修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研究《宗藩条例》纂修,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宗藩问题的演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概述了《宗藩条例》纂修背景。《宗藩条例》纂修的政治背
辽朝州县体系是通过对唐、宋州县制度的借鉴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受到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影响,辽朝的州县体制与中原不同,在州县的管理上也受到部落联盟时期残留的管理方式的影响,由于宗室、贵族势力的强大,州县也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上京道由于是辽最初所掌控的地区,因此最具有代表性,共有隶宫州县、汉制州县、头下军州以及边防城四种州县形式,州县制度混乱,不利于国家管理。圣宗朝是辽朝的转型时期,承天太后摄政,皇族与
本文依据金朝在对宋战争中采取的不同战略,将金前期对宋的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天会三年(1125年)十一月至天会四年(1126年)一月是金军的战略试探阶段;天会四年(1126年)八月至天会十二年(1134年)十二月,是金军的战略进攻阶段;自天会十二年(1134年)十二月开始金宋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在战略试探的部分,分析了金在对宋战争之前,对北宋态度的逐渐转变;金在首次伐宋时,东路军与西路军各自为战,没有
金上京作为女真人的肇兴之地,对整个金朝有着特殊的意义。熙宗时期金朝受汉文化影响逐渐加深,海陵王对国家整体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王朝的汉化进程。海陵王迁都的决定,使上京地区的发展陷入迟滞,迁都后各个帝王如何治理金上京,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问题。海陵王、世宗、章宗以及卫绍王以后的君主对金上京的治理有着不同的政治考量。其中,海陵王为了达成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彻底收回了女真贵族手中的权力,将国都
金章宗后期金朝颓势已然出现,发展至金宣宗时期金朝的没落更为明显。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打击了金朝的发展活力。宣宗时期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主要有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生物灾害、地震灾害以及其他灾害。军事上更是出现了内忧外患并存的局面,分别与蒙古、南宋、西夏开战,同时内部发生多起叛乱,非女真族的民族叛金自立,女真本民族也出现脱离金政权的现象。社会上出现士风颓废、奢靡之风盛行的不良风气,宣宗社会衰败凸显。